质兰基金会 / 质兰中心 / 最新动态
质兰基金会第7期资助项目名单公示
2020-12-31

质兰基金会第7期项目征集于2020年10月1日 8:00正式启动,10月31日 18:00结束。质兰共收到30份有效的项目申请书,其中12个项目进入初审,10个项目进入终审,最终7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金额为RMB647,502.2元。同时,《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金斑喙凤蝶的观测、研究与保护》和《福建小腺蛙及其生境调查与保护》两个个人类项目顺利完成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成功获得总金额RMB 80,000元/个的第二年连续资助。第7期总资助金额为807,502.2元


+ 第7期项目资助名单(含连续资助项目)+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按项目类型排序


第二年连续资助项目

01_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金斑喙凤蝶的观测、研究与保护

【项目摘要】:本项目是在第一年调查、研究与保护的经验基础上,本年度将在持续常规观测与研究的同时利用当地蝴蝶资源优势,着手开展自然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查寄主植物分布状况和自然更新状况。


【外部年度评估意见】:金斑喙凤蝶是我国重要的保护蝶种,但关于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却了解甚少。本项目团队从2012年起就深入开展金斑喙凤蝶和寄主植物的观测与研究。在过去一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不仅确定了2条有代表性的固定观测样线,观测到了该物种的各虫态,初步掌握了该物种保护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且还成功驯养、羽化并放归了两只金斑喙凤蝶。本项目实施的亮点在于,项目通过扎实的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注和投资该物种的保护,并将其纳入到了保护区的科普宣传、研究和保护计划中。本项目在之后两年的项目实施中,除继续开展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调查和研究外,还将协助和推动保护区开展以蝴蝶保护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提升保护区对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管理能力。因此,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本项目进入第二年的实施期。


02_福建小腺蛙及其生境调查与保护

【项目摘要】:根据历史资料和我们上一期质兰项目的调查,小腺蛙仅分布于福清市、福州市、长乐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的个别乡镇,典型栖息地为丘陵地区的水浸田、沼泽地、水坑和溪流。小腺蛙目前面临着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窄、栖息地丧失、气候异常干旱等威胁。本期项目计划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团队野外调查的科学性;更大范围和更加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基本厘清小腺蛙分布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特征、土地利用历史;通过对小腺蛙群体的繁殖期持续监测,完整记录其繁殖行为、蝌蚪生活方式和环境特征。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基础数据,评估小腺蛙的生存现状和栖息地关键因子,为保护工作提供保护措施建议。通过在灵石寺和鼓山建立当地志愿者参与的监测活动,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当地管理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小腺蛙在地保护工作。


【外部年度评估意见】:福建小腺蛙是福建特有种,虽然该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等级,但尚缺乏其现有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选择、管理现状等基本信息。在过去一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本项目团队不仅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在两个历史分布点和四个新的地点找到了该物种,掌握了该物种大致的生境类型,填补了该物种相关信息的空白,还通过及时与当地保护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引起了政府部门对该物种的关注与项目支持。因此,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本项目进入第二年的实施期。


第7期项目摘要及入选理由

01_晋中太行山区华北豹栖息地管理对策和行动计划

【项目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华北豹种群急剧下降,栖息地大幅减少,目前仅在太行山等地分布有孤立小种群,受到栖息地破碎化、猎物不足及非法捕猎等威胁。确保孤立小种群的安全是华北豹保护及恢复的关键。与华北豹保护不协调的道路规划建设、封山育林及家畜散养转舍饲导致的灌草密集,可能是导致华北豹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不足的重要原因。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本项目选取山西省晋中市的华北豹栖息地,评估道路和放牧对华北豹及其猎物和栖息地的影响,猫盟从2008年起在当地持续监测一个约30只成年个体的华北豹种群。项目拟使用红外相机、样带调查以及社区访谈等方法,评估区域内11条道路对华北豹及其猎物空间分布和移动的影响;拟使用红外相机、植被样方调查等方法,评估散养肉牛对华北豹及其猎物的空间分布、相对多度以及植被开阔度的影响,并通过社区访谈比较舍饲和圈养的成本和收益。基于评估结果,项目拟与当地政府、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商,选取适合区域开展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和利用放牧改善栖息地试点,形成华北豹栖息地管理的技术方案和政策建议。


【入选理由】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减少。按照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结果,该物种现存于中国的太行山、吕梁山、子午岭、六盘山等山脉中,总数可能已不足500只,而且其种群破碎化程度极为严重,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数量不足50只。IUCN建议对该物种的生存与保护现状进行整体的评估,并认为该物种的受胁程度可能已达到濒危或极度濒危的级别。项目申请方从2008年起就在山西晋中市长期监测和保护一个约有30只成年华北豹的小种群,通过联合执法部门打击盗猎、实施生态补偿缓解经济损失等手段,有效抑制了针对该物种的盗猎和报复性猎杀,并通过与保护区合作、推动社会公益型保护地的建立,加强了对其栖息地的保护。然而,长期在地的监测也发现,道路和放牧可能会对华北豹的扩散和栖息地利用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拟在多年的红外相机监测和社区工作基础上,设计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道路和放牧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联合当地政府、保护区和社区,讨论、制定和实施《晋中太行山区华北豹栖息地管理对策和行动计划》。本项目所要解决的是华北豹保护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且根源性的问题,若能探索出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解决方案,对于华北豹其他种群和栖息地保护都有重要示范价值。


02_甘松资源调查、评估及社区保护

【项目摘要】:甘松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藏药原料。主要依据该物种在印度地区严重的种群下降趋势,IUCN(2015)将甘松受威胁等级评定为“极度濒危”。《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甘松评估等级为“无危”,但其自然种群数据十分缺乏。同时由于甘松根状茎及其副产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需求量和国际贸易量逐年增长,但缺乏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甘松资源或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在我国,甘松采集关乎地方生计,采挖行为普遍,保护与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本项目选取青藏高原牧区为研究区,深入调查当地甘松自然种群的分布,种群、群落及生境特征,模拟预测其适生区和潜在资源量;同时调查地方生计和社区传统知识,结合甘松生活史分析种群动态特征,验证采挖对其资源量的影响。项目为甘松在中国受威胁现状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结合栖息地生境和人为活动从生活史角度明确甘松自然种群可持续的限制因子,综合地方生计和传统文化,推动构建以社区为主体,政府、企业、科研共同参与的甘松可持续利用、管理和保护示范。项目成果将以数据集、科学论文及甘松社区保护与管理示范的形式呈现。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入选理由】甘松为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种,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西南地区,生长于海拔3300-5200m的草原、灌丛、高山草甸和沼泽草甸。甘松在我国是藏医、中医常用药,其根茎被普遍用作药和香料。在全球范围内,由于逐年增加的贸易需求,该物种被过度采集,加之放牧和栖息地丧失等间接威胁,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印度和尼泊尔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在过去10年里,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甘松野外种群减少量超过80%,类似的威胁正在不丹及中国蔓延。中国的甘松自然种群和受威胁现状数据缺乏。有证据表明,一些牧民大量采挖开花前的甘松植株,破坏了其生活史,影响了该物种的有性繁殖。本项目拟在四川红原县开展试点工作,对甘松的自然种群、群落和栖息地的特征开展全面而科学的调查,评估其潜在资源量和关键干扰因子,并在厘清地方生计和传统知识与甘松利用的关系基础之上,探索构建以社区为主体,政府、企业、科研等共同参与,多方受益的甘松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框架。该项目将有利于中国全面评估甘松自然种群在国内的资源总量和保护现状,并有望为受威胁的传统药用植物开展资源和保护现状评估及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有益的经验、案例与社区保护范式。

------------------------------------------------------------


03_海南岛海草床的监测、自然教育及联合保护

【项目摘要】:海草床生态系统是海洋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相对于周边的红树林和珊瑚礁来说,海草床受到的关注却远远不足。近些年来全球已知的海草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就海南而言,已有研究表明,相比2009年, 2017年海草的种类多样性和分布面积都大量减少。特别是一些对环境比较敏感的海草种类,很多地方已完全消失。基于目前海南海草资源急剧退化、保护力度不够、公民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监测科研等能力完全无法满足保护需求,因此,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取科研机构与非政府保护组织合作的方式,通过公民科学监测和自然教育来共同引导公众参与。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为区域性的海草床保护和管理规划提供建议。此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将为广西及广东等地提供海草床生态系统跨界联合保护的经验,推动区域性海草床生态资源的保护。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入选理由】在温带至热带的海岸,海草生长于咸水和半咸水域中。海草形成的大面积海草床与珊瑚礁、红树林一样,是典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固碳、指示水质、缓解海水酸化、渔业育苗、防止土壤侵蚀等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还为丰富多样的底栖生物、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场所。海南海域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拥有中国种类最多的海草,在海岛东部还保留着大面积的海草床。不过,与其他的海草分布区一样,水产养殖、农业等陆源污染、港口建设、围海造田、采挖底栖生物、气候变化等各种威胁正使得海草群落快速退化,许多环境敏感种类如贝克喜盐草大面积消失。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却还未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在本项目中,科研院校与公益组织拟开展创新性的合作,探索用自然教育的手段来推动公众关注并参与到海草床的科研监测和保护中去,并以此撬动各方共同制定和实施《海南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行动计划》,从而从科研、公共政策、环境教育等多个维度促进海南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本项目若成功实施,不仅会产出重要的保护科学研究成果,其保护模式也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示范价值。

------------------------------------------------------------


04_陕西子午岭林区华北豹保护

【项目摘要】:在国家生态保护建设政策的大力推进之下,一些华北豹本地种群逐渐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据最新研究,陕西子午岭林区发现了华北豹最大和密度最高的野生种群。然而,目前该区华北豹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内,保护区外尚未开展。保护区内华北豹不断繁殖,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华北豹具有较强的环境容忍度,种群势必向保护区外周边森林扩散。本项目通过扩展陕西子午岭地区华北豹及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网络、建立和培训保护区外的巡护体系、开展华北豹基础生态学研究、调查保护区外围人兽冲突现状、确定华北豹受威胁的关键因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或建议,为当地的华北豹种群保护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开展本地和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保护区周边区域的保护管理能力,提高本地和公众的华北豹保护意识,为华北豹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实践模板。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入选理由】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陕西子午岭地区拥有中国目前已知的密度、数量最大的华北豹种群。保护区的设立与管理、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使得这里还保存着一万多平方公里连续分布的森林,华北豹在保护区内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种群呈现增长趋势,同域分布的中小型食肉动物也得到良好的恢复。不过,华北豹在保护区外的生存与保护现状仍有待科学的调查与评估,采油、放牧、偷猎等威胁可能依然存在。本项目拟三年内在保护区外建立覆盖800平方公里的华北豹及伴生物种的红外相机监测网络,与当地四个林场共同组建和培养当地人组成的巡护队伍,开展基础性的生态学研究以了解这个区域华北豹的食性与生存需求,探索人与豹共存的模式,并推动各方为华北豹的长期保护制定和实施保护行动计划,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生态价值。

-------------------------


05_山东省南四湖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的水鸟群落监测与保护

【项目摘要】:青头潜鸭目前在山东省最重要的分布地位于济宁市采煤塌陷湿地,在南四湖周边也有稳定分布(约50只),但尚缺少繁殖和越冬基础资料,亟需开展深入调查。作为华北平原第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南四湖已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以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但是越冬水鸟的基础数据仍存在空白,本地水鸟生态学研究也相对滞后,不利于制定科学的保护管理措施及履约要求。本项目拟以青头潜鸭为代表,利用多种研究工具,通过社区访谈、水鸟调查等方法,初步掌握青头潜鸭在南四湖的繁殖和越冬情况,并简要分析青头潜鸭的种群和栖息地利用特征等。同时开展重点区域的越冬水鸟调查,综合评价青头潜鸭和越冬水鸟的生存现状与受胁因素,协助管理部门制定保护计划。总结调查成果,制定可长期使用的监测规程,并初步构建南四湖水鸟基准数据库(2021-2023),为水鸟保护管理和疫源疫病监测提供科学参考。项目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协同、推动保护区管理部门完善基础监测,联合当地渔政、环保和摄影协会等志愿者群体,收集水鸟分布与威胁信息,提交并监督有关部门加强保护等。


*图片版权:李强摄于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


【入选理由】南四湖是中国内陆十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淮河以北地区面积最大、结构完整、保存较好的内陆大型淡水、草型湖泊湿地,是众多水鸟的重要越冬地与繁殖地。在这些水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头潜鸭,该物种因在过去三个世代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从2012年起就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2020年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季同步调查结果显示,其数量已不足2000只,而在南四湖周边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繁殖种群,该湖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有适合青头潜鸭繁殖的栖息地,因此,推测该区域可能有更大的种群,亟需开展深入调查。本项目拟在南四湖区域内持续开展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的冬季水鸟群落的种群与威胁监测,并在繁殖季调查青头潜鸭的繁殖情况,以全面掌握该区域内青头潜鸭及水鸟群落的生存和保护现状,并撬动当地保护区、政府部门和公众共同制定和实施水鸟保护行动。

------------------------------------------------------------


06_黄海濒危大滨鹬数量动态、食物变化、能量积累研究及人-鸟和谐的绿色发展模式探索

【项目摘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位于黄海区域的最北部,是濒危物种大滨鹬最重要的能量补给地之一。然而,大滨鹬在此面临三大威胁:1、自2013年起大滨鹬的主要食物光滑河蓝蛤的数量急剧减少,这导致主要以光滑河蓝蛤为食的大滨鹬在此无法满足能量积累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其迁徙活动及后续的繁殖,进而导致大滨鹬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2、大滨鹬因取食四角蛤蜊幼苗造成剧烈的人鸟冲突;3、渔民设置捕获虾蛄和蟹类的丝网对大滨鹬造成的意外伤亡。因此,恢复大滨鹬的自然栖息地质量,探寻一条人-鸟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及减少鸟类的意外死亡对该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此外,自然栖息地质量的恢复以及保护行动效果的评估离不开对鸟类数量、底栖动物以及鸟类能量积累速率的长期监测。本项目针对大滨鹬在鸭绿江口湿地面临的威胁,拟开展以下工作:1、通过监测了解食物下降对大滨鹬的种群数量及能量积累速率的影响;2、改变投苗大小和投苗时间,减少渔民放鞭炮驱逐水鸟的行为,提高大滨鹬的觅食效率;3、通过社区教育及增加对丝网的巡护,减少大滨鹬的伤亡;4、通过对光滑河蓝蛤增殖放流的监测,评估增殖放流对栖息地恢复的有效性。


*图片版权:Wiki


【入选理由】从鸭绿江口至长江口的中国渤海、黄海海岸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续分布泥质滩涂海岸,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这一世界上受胁鸟种数量最多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鸟类栖息地。位于最北段起始处的鸭绿江河口湿地,是这个海岸带上最关键的迁徙候鸟栖息地之一,也是目前已知的IUCN濒危物种大滨鹬的最重要的能量补给地,春季北迁期有近5.5万只大滨鹬在此停歇并补充能量。在该物种的迁徙路线上,由于滩涂围垦、港口建设、风电开发、过度采集底栖生物、海产养殖、环境污染等原因,其栖息地已大量丧失或质量严重下降,这使得大滨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种群数量以年均5%的数量急剧减少。在鸭绿江河口湿地,大滨鹬喜食的光滑河蓝蛤种群数量从2013年就开始减少,到2020年已减少了99.7%。由于大滨鹬转而部分取食人工养殖的四角蛤蜊幼苗,渔民用鞭炮驱赶已影响到其正常的取食和能量补给。此外,已有的数据也表明,当地渔民在潮间带和潮下带交汇区设置的丝网,每年会造成上千只水鸟撞网淹死,直接威胁到大滨鹬的生存。本项目拟在鸭绿江河口湿地持续开展春季迁徙季大滨鹬的种群数量、可获取食物及能量摄入情况的监测,与当地渔民和保护站合作,寻找人鸟和谐共处的方案,减少报复性行为,减少捕虾蛄及蟹类的丝网设置对水鸟的伤害,并开展栖息地恢复试验,以恢复滨海湿地中的光滑河蓝蛤的种群数量,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和保护价值。

------------------------------------------------------------


07_平潭海域鲸鲨和常见鲸类物种的综合调查与社区保护

【项目摘要】:社区的认知、态度与行动对当地的濒危物种保护有直接的影响。平潭沿海原住民多以捕捞业、水产养殖业为生。岛上每年均有鲸豚搁浅及渔民兼捕鲸鲨和江豚的案例发生,部分渔民会私下贩卖或食用兼捕的鲸鲨和江豚,渔民法律与生态意识水平参差不齐。本项目旨在:1. 了解和评估平潭海域鲸鲨和常见鲸类动物的保护现状;2. 设计平潭海域珍稀海洋动物保护措施计划,建立搁浅救助网络。


当地生态知识(LEK)近几十年来在珍稀海洋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项目计划结合社区调查、野外出海调查等方式了解和评估平潭海域鲸鲨和常见鲸类动物的保护现状。通过与责任单位合作在社区进行宣传和共建的方式,有意识地提高社区整体对珍稀海洋动物的保护意识和救助知识,并落实于行动上。此外,项目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未来引导社区从单一的捕捞业生计转移至捕捞业、旅游业与电商行业等多生计共存的生存形式,以减缓平潭海域渔业资源遭受的捕捞压力。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入选理由】福建平潭海域位于台湾海峡西侧最北端,拥有鲸鲨、窄脊江豚、印太江豚、瘤齿喙鲸、小抹香鲸等众多珍稀濒危海洋动物。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虽然极为丰富,科研人员也只是对兼捕或搁浅死亡的个体样本进行过遗传学、形态学及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对这些物种整体的种群现状尚不了解,鲸鲨和鲸豚类动物的受威胁现状更是一片空白。平潭沿海的原住民多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为生,岛上每年均有鲸豚搁浅,兼捕鲸鲨和鲸豚的情况也常有发生,部分渔民甚至会私下贩卖或食用。本项目拟在平潭的五个村落开展相关传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并结合出海调查的结果,初步掌握鲸鲨和常见鲸类动物在平潭海域近十年的种群和分布历史、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其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和实施因地制宜、社区参与的鲸鲨和鲸豚的保护行动。


------------------------------------------------------------

※为保证资助项目的公正性,现将该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15日,如对以上评选结果有异议,请反映至质兰基金会:contact@izhilan.org。

※如有机构/团体/个人公示期内被查出问题且属实,将撤销其入选资格。

订阅质兰新闻:
Copyrigt @ 2019 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     本系统由华夏航空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捐赠 粤ICP备190182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