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Qing Hai
黄河源马麝种群分布调查与社区保护项目.
项目编号
202207074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826.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508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81029.65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15359.08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10 至 2024-02(第3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4-05-23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机构
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久美)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灌丛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青海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三江源—羌塘区
项目摘要
阿尼玛卿雪山是黄河主要的水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果洛州境内的玛多县和玛沁县。该地区为黄河流域1.07亿人提供着水生态服务功能,也是区域内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包括雪豹、黑颈鹤、马麝等。虽然该区域已被划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和监测数据缺失,尤其是外来开发者不了解区域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该区域内时常发生违法盗矿等各类破坏环境的工程建设,对当地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威胁。除此之外,该区域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因人类长期猎杀制作药材和香料,种群数量下降非常明显。目前该物种的生存现状没有受到关注,也缺乏物种本底数据。因此,此项目的目的是在阿尼玛卿区域内通过地方生态知识 (TEK )的调查方法来了解马麝物种的种群分布和过去十年内的变化,并在核心区域内采取社区参与的红外相机调查的方式,确定该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基于此调查项目分析了该物种面临的威胁和提出保护措施,并通过提升社区保护团队能力合作开展可持续的社区保护行动。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黄河源的同德县河北乡,项目团队通过陪伴、协助和支持来自当地社区的牧民保护团队——青海自然山水动植物资源保护所(以下简称自然山水)和玛登社区保护团队(以下简称玛登),动员乡政府、林场、县教育部门及本地的学校一起共同开展了基于社区的马麝保护行动。自然山水团队与社区代表在共同讨论了马麝的保护现状与需求后,确定了保护行动方案,联动河北乡林场的护林员一起开展红外相机监测、交叉巡护和反盗猎活动,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定期巡山22次,拆除盗猎铁丝套子71个,实现了每月至少一次的巡护,完成了年度的马麝巡护报告。在项目的支持下,自然山水还针对本地的学生和牧民开展了至少三次以马麝保护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让450多名当地社区青少年了解了马麝及其在当地文化和本土智慧中的意义。这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也获得了当地学校和县教育部门的信任与认可,更多内外的教育机构开始联系他们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活动。玛登团队则参与纪录片的策划,采访当地牧人,独立执行拍摄工作,与项目团队一起制作了纪录片《从麝香之路到濒危物种》,从历史文化的视角介绍了麝香的药用、经济和文化价值,挖掘了马麝被盗猎的根源,阐述了马麝从古至今存在的生存威胁。当地的牧民保护团队通过开展以上各种活动,以及参加项目定期组织的线上交流与学习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保护行动策划、组织和执行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保护意愿,还与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外部的自然教育机构等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都为项目进一步深入探索社区为主体的马麝保护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个执行年,根据上一年的巡护记录以及在地保护团队的需求,项目将编制马麝监测和反盗猎手册,培训巡护队员,设计反盗猎巡护样线和计划,将红外相机监测的范围从河北乡扩展到秀麻乡,探索出适合当地保护团队长期开展下去的马麝种群数量的监测方法和巡护方法。项目还将和在地保护团队一起,通过访谈社区里的老人,收集与马麝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结合第一和第二执行年中已掌握的信息,汇编一本介绍马麝的濒危现状及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绘本,开发相关的自然教育课程,协助自然山水继续开展针对当地青少年的马麝保护自然教育活动,传承有利于保护的传统文化。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下一轮三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轮三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访谈、走样线和红外相机布设,项目发现在阿尼玛卿地区,马麝主要分布在玛沁县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以及同德县河北乡的山区和黄河峡谷两岸的灌木林或针叶林中。项目还通过大量的社区走访和讨论了解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马麝种群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减少后,已从2010年起开始恢复,然而盗猎现象仍偶有发生。之后,项目深入到有马麝分布的多个社区中,探索出了可行且有效的在地保护方法。项目通过开展系列宣传、培训等活动,培养了几十位能开展巡护和马麝监测的牧民,其中来自三个社区的5名牧民组建了马麝监测队,日常就在自家草场及周边地区进行巡护。他们通过掌握的定点目视和走样线方法,调查和监测马麝的数量、年龄和活动节律。2023年一名监测队员在巡护中发现了盗猎的痕迹,及时汇报给了当地的森林公安,帮助其成功抓捕了一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的犯罪团伙。由于马麝有固定的家域,就生活在牧民们的草场上,因此,发动牧民开展反盗猎巡护的效果明显,有两个社区没有出现盗猎现象,而且监测到的马麝数量也有明显的增长。

项目还通过组织收集与马麝保护相关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传播以马麝为代表的自然圣境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组织外出考察和学习,在四个社区培养出了十多名社区骨干。这些骨干如今已成为自然圣境和马麝保护的中坚力量,不仅能在社区内组织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自然教育活动,还协助项目设计完成了一套完整的黄河源自然圣境生态文化行课程,以及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以马麝为主题的口述故事绘本集。这套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且富有创意的课程和绘本,为未来开展社区宣传和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项目通过自然文化行和媒体等进行的宣传,也成功吸引了更多地方政府及部门关注马麝的调查和保护。
项目活动
2024
Jan16
保护马麝,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