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下一轮三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轮三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项目对大兴安岭乌尔旗汉森工公司下属的十五个林场内的围栏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掌握并详细记录了近6000平方公里林区内新旧围栏的位置、长度、面积、类型、用途、建设时间和管理现状等信息。同时,项目还通过访谈、痕迹调查和红外相机布设,大致掌握了该区域内大中型兽类的种类、分布和历史变化等情况。通过在围栏内外布设红外相机和对比动物的踪迹、对生境类似但围栏有无的两个沟系进行野生动物数量的对比调查,项目认为围栏的确改变了野生动物的行为,尤其是对狍子和野猪等有蹄类动物的迁移影响较大。
在本轮实施中,项目最突出的亮点是建立和培养了一支由20多名当地林场职工组成的优秀志愿者队伍。在过去的五年间,志愿者们在六个林场拆除了林间废弃围栏共8处总计33,660米,还推动林业公司为1处用于幼苗保护的新建围栏设置了野生动物的通道。志愿者们还通过拆除、回收变卖、移除后循环再利用、在围栏上增加通道口、使用气味剂驱赶野生动物等方式,多角度探索了能有效减少围栏建设或减少其影响且经济上可行的方式。项目基于这些积累的实践经验,向森工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围栏建设和管理的建议。项目还通过在当地中小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清理林间猎套、协助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等志愿活动,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当地人开始关注并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有些林场甚至主动拆除了一些废弃不用的林间旧围栏。志愿者队伍也在整个项目的执行的过程中,提升了野生动物调查、宣传教育、数据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