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Lian Yungang
半蹼鹬和连云港重要滨海湿地的保护和环境教育
项目编号
202307050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2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67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2000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31379.23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3-10 至 2024-09(第4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4-11-01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人
李静
第三方托管机构
天水市陇右环境保育协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江苏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黄渤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连云港是半蹼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众多长距离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每年的春秋迁徙高峰期,连云港为这些水鸟的迁徙提供了觅食的潮间带栖息地和休息的人工湿地等。在质兰第四年的资助下,我们会持续进行水鸟监测,支持正在进行中的公益诉讼,确保连云港的重要水鸟栖息地,即潮间带湿地不再继续减少,并积极和省以及中央政府配合修复已经丧失的部分栖息地。在过去三年的工作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开展政策倡导,通过诉讼和科学论文等手段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并采取科学的修复方案,同时继续坚持多个河口的全鸟种监测,和半蹼鹬迁飞路线上的科学家开展科研合作,并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欢迎候鸟回家”系列宣传活动,和更多社区伙伴宣传连云港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下一轮三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轮三个执行年内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从2019年春季到2023年春季,项目团队通过在连云港临洪河口、青口河口、兴庄河口的滩涂湿地持续开展全年水鸟及其栖息地的调查与监测,掌握了半蹼鹬、大滨鹬、小青脚鹬、斑尾塍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等濒危水鸟的种群数量、迁飞规律及栖息地面临的主要威胁。项目用扎实的工作、科学的数据证明了连云港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不可或缺的关键栖息地,其中28种在连云港重要河口记录到的数量超过了全球种群数量的1%。尤其显著的是半蹼鹬,因为连续四年全球90%以上的种群在春季都迁飞到连云港停歇以补充能量。基于以上结果,项目团队通过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发布水鸟调查报告以及在当地和国内开展大量的科普宣教工作,推动半蹼鹬成为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使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保护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开始逐渐认识到连云港滨海湿地在全球的重要性。项目的调查成果,改变了当地一直以来缺乏系统连续的水鸟和栖息地数据的现状。而且,在当地的“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工程”因把濒危鸻鹬类水鸟的重要觅食地改造为人工沙滩而引发公益诉讼时,本项目还为法庭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在下一轮的资助周期里,项目拟继续在连云港的兴庄、青口和临洪河口及周边湿地开展全年水鸟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的监测,掌握以半蹼鹬为代表的重点水鸟的种群数量及其变化趋势、迁徙规律、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及变化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调查结果、提升国内外对连云港栖息地全球重要性的认可度、与半蹼鹬迁飞路线上的同行合作开展保护行动、在连云港本地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参与栖息地管理和恢复工作,确保连云港重要的水鸟栖息地不再进一步恶化或面积缩减。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四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项目团队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连云港临洪、青口和兴庄河口重点鸻鹬类水鸟及其栖息地威胁的月度监测。全年16轮共计42天的监测结果发现,半蹼鹬和黑尾塍鹬的全年种群数量峰值出现在2024年的5月,分别达到近2.5万和5千只。1月项目在兴庄河口记录到5,500只越冬的蛎鹬,约占其迁飞区种群数量的50%,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沿海最大的一笔蛎鹬数量的记录。8月,在青口和临洪河口又记录到41只秋迁过境的小青脚鹬,约占其迁飞区种群数量的2.7%。威胁监测结果则发现,互花米草治理可能有助于栖息地面积的扩大,而高潮位停歇地内光伏设施建设的影响值得后续持续关注。基于过去5年的监测结果,项目团队发现2019-2024年,连云港连续5年记录到全球种群90%以上、数量达2万余只的半蹼鹬;2022-2023年度,有41种鸻鹬类水鸟在连云港被记录到;从2008年至今,有22种鸻鹬水鸟数量达到1%的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标准。鉴于连云港滨海湿地在东亚300多个已知的鸻鹬水鸟栖息地中独一无二的地位,项目通过递交最新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成功推动了IUCN将包括三个河口在内的近71平方公里的滨海湿地列为连云港赣榆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使其重要性得到了国内外权威专家们的确认。

项目团队还通过组织各类线上及线下研讨会、组建邮件群交流等方式,汇聚了来自半蹼鹬迁飞路线上中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和印度尼西亚等多国的专家学者和保护人士,初步建立了半蹼鹬的全球研究与保护网络。通过该网络的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不仅对该物种的迁徙规律、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在越冬地、繁殖地和中途停歇地等地的保护现状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网络成员还就未来如何加强合作、更好地开展繁殖地和越冬地的调查和保护讨论出了初步的行动计划。项目组织网络成员开展的东北地区半蹼鹬繁殖地的调查,还发现了国内20年来首笔半蹼鹬的繁殖记录。

此外,项目团队通过在当地继续开展以半蹼鹬、蛎鹬和勺嘴鹬为旗舰物种的“欢迎候鸟回家”系列活动,培训了摄影师、插画师和教师,提供了素材和工具包,支持了当地学校开展保护相关的美育和自然教育活动,持续影响当地的公众和学生,提升了当地人对连云港滨海湿地的认知程度与自豪感。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公益诉讼案有利于保护的判决结果以及由此引发的媒体讨论,也使得这片湿地的保护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展。
项目活动
2024
Jul06
2024年5月9-12日,勺机构第六年在连云港开展了以半蹼鹬为重点春季水鸟调查。我们在临洪和青口河口记录到2万4千余只半蹼鹬,数量约占其全球种群总数的87%,这也是勺机构在连云港记录到2万+半蹼鹬的第五年。
2024
Nov03
《2022-2023年江苏水鸟报告》包含了机构全部四个调查点,即江苏连云港兴庄-青口-临洪河口、盐城条子泥、南通洋口-丰利和南通东凌在过去两年的调查水鸟调查结果。
2023
Sep11
2021年5月立案至今的连云港“蓝色海湾”公益诉讼案,于2023年9月6日正式开庭。
2024
Jan19
2024年1月4日,自然之友收到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的一审判决书。本案是自然之友为保护半蹼鹬等迁徙水鸟的天然觅食地,免遭不科学的生态修复破坏,于2021年5月提起的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024
Jan27
人类与水鸟争地,法院暂判人类让步
2024
Mar03
历时近三年(2021年5月-2024年1月)的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一审结束。
2024
Apr21
2023年12月15日,勺嘴鹬在中国、昆山杜克大学和WWF香港联合举办了"迁飞区半蹼鹬保护网络(Conserving Asian Dowitchers in the EAAF)"主题研讨会,会议在深圳线下进行,由质兰基金会、亚洲水鸟保育基金、红树林基金会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