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
Nan Sihu
山东省南四湖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的水鸟群落监测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2310056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98.8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4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1 至 2024-12(第3年)
项目执行人
朱丹(曲阜师范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湖泊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山东
项目摘要
青头潜鸭是极度濒危(CR)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其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枢纽和国际重要湿地,强烈依赖健康淡水湿地生存的青头潜鸭亟需开展监测与威胁评估,并可作为南四湖水鸟集团的指示物种和明星物种。第1执行年,已初步掌握青头潜鸭的分布现状和主要受胁因素,初步建立了监测保护网络,并联合保护区开展了有效的监测和保护行动,协助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推动青头潜鸭成为当地明星物种。第2执行年,首次找到繁殖巢,明确了繁殖特征和受威胁因素,优化了湿地生态修复方案,为青头潜鸭与水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建立了区域性示范。联合保护区、森林公安等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志愿者群体,发展建设监测保护网络,开展联合保护和宣传工作,并以项目为依托助力申请其他监测科研项目,提升了团队、保护区和青头潜鸭的社会影响力。第3个执行年,全面汇总、分析南四湖青头潜鸭与水鸟集团的分布规律和面临威胁。继续联合养殖户、志愿者与主管部门开展针对性的保护行动,维护青头潜鸭重要繁殖地,巩固湿地修复成果,建立青头潜鸭保护示范小。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南四湖青头潜鸭监测与保护行动计划》,依托志愿者网络助力长期监测保护。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共开展了13次繁殖期和1次越冬期的水鸟同步调查。在2022年夏共记录到水鸟5目6科18种,2023年夏5目6科20种,2023年冬6目7科26种。其中,青头潜鸭2023年的越冬种群为210多只,主要分布于独山湖;2022及2023年夏的繁殖种群约为150-200只,主要分布于南阳湖,数量显著多于2021年的近50只。项目还首次在野外发现青头潜鸭6个成功繁育及2个繁殖失败的巢。以上结果确认了南四湖不仅是青头潜鸭重要的越冬地,而且有稳定的繁殖种群,也是青头潜鸭重要的繁殖地。这是本期项目的最大亮点之一。

此外,项目对青头潜鸭繁殖行为和巢址的研究也发现:在繁殖期内,渔民在渔业活动中布设的地笼、刺网等渔具可能会导致个体的死亡;渔民在藕塘种植中清理田埂的杂草、散养的狗以及渔业活动等可能造成巢的破坏或弃巢;天敌黄鼬的捕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以上发现及已掌握的栖息地特征,项目团队协助保护区加强了管理,优化了大周湿地青头潜鸭栖息地恢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该重要栖息地在一期修复结束后,人为干扰强度明显减少,水鸟种类恢复到18种,灰翅浮鸥和青头潜鸭的繁殖巢数量也显著增加。

项目联合本地摄影家协会、观鸟会、读书协会等5个团体共同组建的保护志愿者网络,发展的志愿者数量在本项目期达到了170余人。项目通过技术培训、野外调查和对优秀志愿者的奖励,显著提升了志愿者在青头潜鸭辨识和红外相机使用、鸟类分类系统和现场记录规范方面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了水鸟调查与监测、科普宣传和政策倡导等工作,帮助保护区培养出至少2位能独立开展水鸟监测工作的人员,并协助森林公安开展了相关执法工作。项目团队还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在繁殖期发现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之间的杂交行为,开展进一步的基因渗透对演化影响的研究。以上这些工作显著提升了青头潜鸭、保护区和项目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持续开展青头潜鸭的保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项目拟在第三个执行年中,除继续开展南四湖越冬期的水鸟监测、青头潜鸭繁殖期的调查及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外,还将基于三年整体的研究成果,总结南四湖青头潜鸭种群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步量化分析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特征、渔业活动的威胁等,并基于科学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依据,协助保护区制定青头潜鸭的保护行动计划,以指导下一步的保护工作。项目还将以保护区和森林公安等主管部门的实际保护管理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现有保护志愿者网络的活动策划及实施能力,协助保护区和相关部门开展重要栖息地的保护、社区参与、示范推广和保护宣传等工作,持续提升青头潜鸭和保护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