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Peking
北京东部原生农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项目编号
2023100571A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7976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1 至 2024-12
项目执行人
郝建国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湿地、河流、森林、农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北京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项目摘要
嘉会湖地区是一块难得的原生城市自然景观:一个由农田、半天然林灌草丛、河流构成的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该地区共记录到鸟类273种,是北京市目前唯一已知的大鸨越冬栖息地,自2017年至今已连续8年记录大鸨在此越冬。需针对该项目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提出更为合理的保护对策,维持这一拥有典型华北平原农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项目第一年,项目地已建立了政府部门与民间志愿者共同保护的巡护模式,消除了不文明拍鸟等多种威胁。建立了保护委员会并通过会议形成了保护共识。项目第二年,项目组将继续开展巡护、科普宣传、公众活动等工作,扩大受众人群,争取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委员会干预规划方案,促使建设方案向保留原生态景观的方向发展。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团队通过组织开展50余场社区宣传和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媒体及自媒体的持续报道以及志愿巡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对项目地的广泛关注,也由此获得了通州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区园林绿化局、台湖镇镇政府、森林公安等政府部门与民间志愿者建立了合作巡护的模式,基本消除了项目地内不文明拍鸟、流浪动物、建设施工、塑料垃圾、盗猎、种植方式改变等威胁。在2022-2023冬季,1只大鸨在项目地顺利越冬,栖息时长共计174天。在此期间,共有57人参与现场守护和监测,累计参与464人次,志愿者人数达到182人,其中新增志愿者26人且有17人通过培训和考评成为巡护骨干。监测结果也发现:玉米收割后在冬季种植小麦会直接导致大鸨放弃此越冬地离开,大鸨喜欢在玉米收割后与其羽色接近的背景地块活动,栖息地内食物的多寡会影响其活动范围的大小;越冬大鸨受到的干扰较往年大幅减少,尤其进入大鸨栖息地捡拾玉米、遛弯等现象减少,放羊人也会有意识的驱赶羊群绕路避让大鸨。

项目团队通过调查完善了项目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编写了项目地的鸟类名录(包括大鸨、长耳鸮等鸟类273种)和植物名录(共有植物144种,其中野生种86种,栽培种40种,外来入侵种19种),并与十多位有社会影响力并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人士共同组建了志愿性质的项目地保护委员会。委员会总结了项目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社会、人文和政治价值,尤其是这里作为北京现有的唯一一块稳定的大鸨越冬地、唯一的长耳鸮繁殖种群所在地、华北平原上典型的原生性农田-河流-湿地-疏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缩影,有望成为多方参与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委员会还制定了具体的保护策略和年度行动方案,递交给了区园林绿化局。项目团队也基于多年的调查经验与监测结果,对项目地的鸟类栖息地现状进行了分析,规划和设计了保护和恢复方案,以《城市副中心大鸨等鸟类栖息地保护建议》的形式提交给了北京市园林局。

在第二个执行年里,项目拟通过影响属地政府,将项目地鸟类栖息地的守护主体由志愿者队伍逐渐转变为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可推广的栖息地巡护模式,继续依法保护现有的鸟类栖息地。项目还将通过观鸟、科普、现场直播、展览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公众宣传活动,继续扩大项目地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其核心价值的认可及对保护的支持度,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并通过委员会进行政策倡导,对嘉会湖湿地公园设计与施工方案提出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