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
Changdao Islands
长岛群岛秋季迁徙候鸟调查与保护项目
项目编号
202401056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98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96975.31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4 至 2025-03(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5-05-28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机构
青岛市观鸟协会(负责人:于涛)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岛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山东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黄渤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由几十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9平方公里。保护区处于我国东部沿海鸟类主要迁徙路线上,是猛禽和鸣禽等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保护区共记录到迁徙鸟类19目62科32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4种。保护区在1984年就成立了长岛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以南长山岛、大黑山岛、北隍城岛、高山岛、车由岛为主要基地,重点开展了途径长山群岛的猛禽、涉禽、游禽、雀形目鸟类的环志、普查及科学研究工作。由于保护区位于山东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县上,岛屿众多、陆地面积极为分散,所以管护难度很大,仍面临盗伐、偷猎、污染、火灾等威胁。
  本项目将在保护区的指导下,协助保护区1)建立和培养志愿者团队;2)加强迁徙季鸟类的巡护和监测;3)发动志愿者参与迁徙季鸟类的巡护与监测工作,4)加强周边社区的普法和公众自然教育工作;5)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长岛猛禽迁徙及停歇规律等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志愿者-公益组织-保护区-社区的联合保护机制,提升保护区对迁徙鸟类的保护与研究能力。
资助理由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境内,地处胶东、辽东半岛之间,由长山列岛的大小32个岛屿组成,纵贯渤海海峡,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及停歇地。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9目62科3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类有金雕、白肩雕、丹顶鹤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44种,每年迁徙过境的鸟类超200万只次。由于保护区的陆域面积较为分散,各海岛之间通勤只能依靠船只,多个海岛上仍有大量居民,因此保护区仍面临盗伐、鸟网、污染等诸多威胁。本项目拟发挥公益组织在志愿者招募、组织及培养上的优势,与保护区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以保护区为主体,志愿者、公益组织、社区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共同保护迁徙季候鸟顺利过境。项目拟在三年时间内,逐步培养出一支以本地人为主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保护区的鸟类巡护、监测和保护中,并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活动,推动社区形成鸟类保护的氛围、积极参与鸟类的保护。项目还将发动志愿者协助保护区和科研单位在已有鸟类环志工作的基础上,对以猛禽和鸣禽为主的候鸟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迁徙数量和规律。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的设计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的优势,这种培养在地保护力量、推动社区参与保护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了当地鸟类保护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也使项目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加之项目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同意予以资助。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2024年秋,项目团队与保护区紧密合作,共招募和培训外来志愿者 29 人和本地志愿者4人,在过往非法布网捕鸟严重的大黑山岛和砣矶岛,开展了为期40天的秋迁鸟类巡护工作,累计巡护时长超过 1000 小时,有效解决了保护区内岛屿分散和人力不足的痛点。项目以“保护区+当地政府+公益组织+志愿者”的合作形式,首次开展“分批次、全时段”巡护,在大黑山岛,未发现任何盗猎行为;在砣矶岛,仅发现并拆除了非法鸟网 1 具,盗猎案发率则较 2023 年下降了 80%。项目还通过两岛8个村的社区访谈,初步揭示了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捕鸟行为隐蔽化、存在消遣型捕鸟的现象以及当地村民保护认知上的盲区与误区,为下一年进一步开展社区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期项目的亮点是,不仅有效减少了盗猎行为,还首次掌握了项目地迁徙猛禽的本底数据及迁徙规律。在大黑山岛和砣矶岛,项目累计记录到猛禽 23 种、43876 只,并记录到当年全国第二个 “万猛日”——单日监测记录到猛禽 10360 只。项目还联合科研单位同期环志了103只猛禽,并为21只猛禽佩戴了 GPS 追踪器,从而在国内首次完整记录了 2 条渤海海峡的猛禽迁徙路径,并较为完整地解析了风向对猛禽跨越渤海海峡时路线选择的影响。此外,项目还在小竹岛首次发现了超 500 只的白额鹱最大繁殖种群,确定这是目前国内已知的白额鹱最大繁殖地,填补了黄海区域海鸟繁殖地记录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