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
Seagrass
海南岛海草床监测、自然教育及联合保护
项目编号
202407005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577.5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1208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10 至 2025-09
项目执行人
陈石泉(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湿地
保护议题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海南岛中南部区
项目摘要
海南占中国海草床面积的64%,会文海草种类占海南岛海草种类的60%。本项目前两个执行年中,已开发出海草监测与自然教育工具包,建立文昌沿岸海草床预警监测,会文湿地海草床处于3-4级预警状态,该预警结果已经运用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工作。基于海南海草资源急剧退化、社区与保护区互动不多、保护区与环保组织在海草保护上合作较少、海草保护的意义公众了解较少、监测科研能力无法与社区的生产生活及保护需求互益。基于此,本项目旨在探索以“自然教育”为主要社区工作方法的海草联合保护,通过海草自然教育对社区教育、文化生活等的浸润,联动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环境保护组织的弹性合作、培育社区积极保护力量,促成“管理部门支持—科研机构指导—自然教育机构陪伴—社区积极保护行动”的行动网络,形成保护区、社区、公众各利益相关方的有效联动,争取在执行期内推动海南省海草床预警地方标准立项,促进保护及预警的有效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为区域性的海草床保护和管理规划提供建议;也将为广西及广东等地提供海草床生态系统跨界联合保护的经验,推动区域性海草床生态资源的保护。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项目本年度共招募培训了18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他们自主成立了4个公民科学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四个公民科学活动:1)会文湿地周边社区对海草认知程度和保护态度调查;2)会文湿地自然教育活动;3)调查水产养殖遗留下的PVC管对湿地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实现退渔还湿;4)对长圮港、椰林湾及东寨港开展海草监测。项目对大学生公民科学活动的成效评估显示,大学生志愿者年轻有热情,但可持续性较差,更适合设计目标较小(如问卷调查类)的课题让大学生开展,并长期陪伴与教育,才能促使其能长期参与。

针对会文湿地,项目招募志愿者,开展了社区问卷访谈,更详细地了解海草资源受到的生态风险压力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并进一步根据试行的《海草床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技术指南》,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结构状况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预警评价,结果显示:2023 年高隆湾-长圮港海草床单一指标评价值:植被面积退化指数(VIA)为-28.79%,生物量变化指数(VIB)为-64.27%,水环境状况变化指数(VIW)为-5.63%,底质环境状况变化指数(VIS)为 4.35%,物种多样性变化指数(VIH′)为-45.27%;高隆湾-长圮港海草床生态系统状态指标值(I)为 0.217,处于较差状态,生态系统不良状态预警等级为Ⅱ级,警度为中警(较差状态);陆源污染、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人为活动是影响海草生长的主要因素。预警结果整体说明,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比预期更脆弱、更敏感,且更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导致崩溃。项目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了《海南文昌高隆湾-长圮港海草床短期预警简报》(2023 年第 1 期)。可喜的是,该预警监测结果已被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工作所采纳,也被当地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未来的海草床修复工作。

此外,项目还采取了“校园科普+海草科普自然教育导师培训+社区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自然教育活动,扩展了参与人群,并在海南省8所中小学开展了超过50次的海草自然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累计培训了3300多人次,培训了18名自然教育导师,其中已有9名导师目前能独立授课或组织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本项目在联动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志愿者和社区等多方合作上的优势,弥补在直接应对和解决威胁上的明显不足,项目计划在第三年将重点工作聚焦到会文湿地的南兴村,针对当地海草床面临的耙螺和不文明赶海这两大威胁,开展试点行动。通过采用自然教育等社区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海草保护意识,培育在地的社区保护力量,将保护行动融入社区民俗文化,促成建立“管理部门支持—科研机构指导—自然教育机构陪伴—社区自组织行动”的行动网络,并推动“海南省海草床预警指南”地方标准立项,为推动海草床监测及预警工作提供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