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Guang Xi
东黑冠长臂猿种群动态监测:提升人工监测体系的有效性,探索声学监测体系的可行性
项目编号
2024040501A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5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2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7 至 2025-06
项目执行人
马海港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议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广西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桂西南山地区
项目摘要
种群动态监测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行动基石。东⿊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全球仅约11群74只生存于中越边境一片相连的喀斯特森林。为了掌握长臂猿的新群形成等重要动态,中国邦亮保护区建立了人工监测体系(即招募社区人员组成野外监测队上山监测)。其长期以来为保护长臂猿提供了最大保障。然而,因为人员流动等问题该体系如今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尤其是队员的长臂猿基础知识水平和野外监测能力。被动声学监测(PAM)、目标物种声学探测和个体识别三种技术相结合的声学监测体系可以克服无法长期连续上山监测等困难。综上,本项⽬通过讲座和带队上山监测的方式培训队员掌握长臂猿食性、行为等基础知识以及野外寻找和观察长臂猿等监测能力,提升人工监测体系的有效性;利用布设的自动录音机收集足够的长臂猿声学数据,开发声学探测和个体识别模型,探索建立初步的声学监测体系,二者有机结合助力长臂猿种群动态监测。项⽬成果包括PAM技术指南、声学数据集、声学探测和个体识别模型和技术指南、种群动态监测报告、培训资料(指南、PPT、视频等),与保护区合作共享,为越南重庆保护区和国内其他长臂猿保护区提供经验。
资助理由
东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全球仅剩一个种群,约11群74只,分布在中越边境一片完整的喀斯特季雨林中。中国在本世纪初就为该物种的保护建立了保护区,如今的广西邦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组建了一支主要成员招募自当地社区的长臂猿监测队伍,跟踪掌握长臂猿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为及时制定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及评估保护成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然而,由于人员的流动,最近两年监测队伍成员都是新招募的,亟需提升其长臂猿基础知识和野外监测的能力,保障人工监测体系的有效运转。本项目拟在未来的三个执行年里,对监测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室内外定期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监测设备的使用、长臂猿野外调查和个体识别等能力,并根据定期的考核评估调整培训内容,协助保护区重建传统的、有效的长臂猿日常监测体系,并最终形成能以老带新、具备年龄和能力梯队、有监测能力且可持续的监测队伍。此外,项目团队还将基于在长臂猿被动声学监测上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培训监测人员布设自动录音机,在日常监测中收集足量的长臂猿声学数据,以此开发基于AI的长臂猿声学探测和个体识别模型,并与保护区一起探索建立初步的长臂猿声学监测体系,与传统监测有机结合,共同助力中越两国的长臂猿监测和保护。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所探索的AI新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意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