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Fu Jian
基于渔业社区参与和多方协作的围头湾海洋生态保护实践
项目编号
2024040531A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4998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7 至 2025-06
项目执行人
刘文礼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议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福建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围头湾是泉州三大海湾之一,这里生活着中华白海豚、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中国鲎等珍稀海洋物种,同时也是近海捕捞、贝藻类养殖的主要区域。项目团队通过海上及渔民调查,已基本识别中华白海豚等濒危野生动物在围头湾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根源。为了促进围头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渔业发展,本项目策略和路径为:组建一个以渔民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志愿队,针对围头湾濒危海洋生物开展保护,将行动融入到一线渔业生产场景中,推动渔民成为海洋保护的主力军。与科研单位、NGO和政府机构等各方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一个社区参与和多方协作的海洋保护行动机制。组织志愿队在社区中开展海洋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传承和挖掘、自然教育、理念宣传、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渔民优化渔业行为,拓展生计渠道,探索多元化的可持续渔业发展路径,从根源上减少渔业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资助理由
位于福建泉州的围头湾是当地三大海湾之一,西接厦门大嶝岛海域,南与金门岛相连,总面积近300平方公里。这里的沿海渔民世代以近海捕捞为生。近年来,以牡蛎和紫菜为主的贝藻类养殖业已成为重要的生计来源之一。同时,这里也是中华白海豚、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中国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近年来,可能受到机场和用海工程建设的影响,过去长期在厦门海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开始向东北转移,更多到围头湾海域内活动,然而当地一些渔民在禁止养殖区内进行的牡蛎浮筏养殖,不仅侵占了白海豚的栖息地,其架绳可能还会对中华白海豚造成致命威胁。定制网、电鱼、毒鱼等的威胁也仍然存在。本项目拟在未来三年里,在当地社区组建一支以渔民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针对围头湾内的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开展保护行动,挖掘和发扬当地传统的海洋文化与保护智慧,抓住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申遗成功后寻求经济模式转型和创新海洋经济的历史机遇,发动当地渔民将保护行动融入到自身的生产生活中,推动围头湾海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体而言,项目将组织志愿队在当地社区开展海洋自然教育、保护意识宣传、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渔民的海洋保护意识,鼓励渔民优化渔业行为,拓展生计渠道,探索多元化的可持续渔业发展路径,从根源上减少渔业对海洋生态的破坏。项目还将与科研单位、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各方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一个社区参与和多方协作的海洋保护行动机制。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在地优势,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同意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