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水鸟
Coastal Seabirds
守护江苏重要的滨海水鸟保护空缺地
项目编号
202501058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2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1024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04 至 2026-03(第2年)
项目执行机构
勺嘴鹬(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子悠)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外来入侵种的影响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江苏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黄渤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江苏省滨海湿地是至关重要的水鸟迁徙中停地和越冬地。近年来,尽管江苏沿海的部分湿地已被纳入保护地体系,但诸多水鸟仍面临多重威胁。在本项目中,我们将识别江苏沿海重要的水鸟保护空缺地,并在这些地点开展水鸟调查和威胁监测。随后,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水鸟多样性和威胁信息进行分析和影响评估,并探索除编写监测报告之外的其他方式来传播和分享保护信息,助力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有利于水鸟保护的决策与行动。最终,我们将开展社区宣教活动,以提升当地居民对水鸟栖息地的关注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水鸟保护工作。
在项目的第一年,我们明确了认定重要滨海水鸟保护空缺地的标准,验证了南通通州湾这一新的空缺地,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在此开展规律性的监测。随后,我们初步拟定了机构的信息传播方案与信息共享协议,并计划在第二年与合作方进行试点。此外,我们还通过社区宣教活动,为当地教师提供了更多开展科普工作的思路,并计划在第二年制作详尽的科普工具包,以支持教师将鸟类科普融入日常教学,进一步提升当地社区对滨海水鸟的认知水平。
项目拟通过识别江苏沿海重要的水鸟保护空缺地并对其进行长期监测、传播与共享,来保护高度依赖这些栖息地的水鸟。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2024年项目团队在已识别的江苏三个滨海水鸟保护空缺地——连云港港临洪-青口-兴庄河口、南通洋口-丰利和南通东凌分别开展了14、13和15轮水鸟调查和威胁监测。累计共记录水鸟112种60万只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0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6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7种,易危物种10种。这三个地点不仅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而且因为其为不同的鸻鹬类水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因此在保护中都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价值。此外,项目在春迁、秋迁和冬季对另外三个潜在保护空缺地——连云港绣针、木套及韩口河口、盐城方塘河口南段和南通通州湾的调查结果发现,现有数据至少证实南通通州湾湿地这一个地点符合重要的滨海水鸟保护空缺地的标准。本年度在这个地点共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鸟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鸟9种,IUCN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5种。这里还是2024年江苏省唯一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的点。

项目团队通过构建威胁因子评估矩阵,基于2019-2024年江苏重要滨海水鸟栖息地的水鸟和威胁信息,识别出在江苏沿海地区 “极高”的威胁因子为滩涂光伏项目建设和风电项目建设,“高”的威胁因子为互花米草、港口建设和产生负面环境影响的生态修复项目,“中等”的威胁因子则包括内塘光伏项目建设、虾棚建设、不可持续的滩涂养殖活动和禽流感。此外,项目在北迁和南迁期对南通洋口-丰利的互花米草治理区开展的6轮水鸟监测结果显示,当地的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治理区能在650-730cm的潮位区间为水鸟提供稳定的高潮停歇地。

项目团队通过编制《2022-2023江苏水鸟报告》并寄送多个决策部门,以及成功推动连云港赣榆和南通东凌两处湿地入选成为IUCN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使得调查成果在保护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项目还通过开发"江苏1%水鸟"网站(www.waterbird.com.cn)、培训40多名公民摄影师、培训当地的观鸟社团以及在当地中小学开展各类博物美育工作,显著提升了项目地公众参与滨海水鸟调查和实地保护的积极性,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在项目的第二个执行年,针对连云港和南通的四个已知重要的保护空缺地,项目将继续开展潮间带滩涂及高潮停歇地的月度水鸟调查和威胁监测,并通过野外调查,验证连云港埒子河口和盐城方塘河口以南地区是否符合重要滨海水鸟保护空缺地的标准。针对江苏滨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将与专家同行共同研讨江苏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策略。此外项目还将进一步开发"江苏1%水鸟"网站和规范相关的管理流程,以此加强调查结果的应用,通过与如东的地方学校联合建立一间中华凤头燕鸥主题教室,并制作水鸟科普工具包,来继续支持当地学校开展保护相关的博物美育工作,持续推动当地社区关注和参与江苏滨海湿地及濒危水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