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轮的执行中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2021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青海三江源南部的囊谦县东坝乡,项目联合当地的社区环保团队——“阿宝协会”,以社区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事前预防(房屋防护、食物管理、气味管理、冲突监测)、事中减缓(人身防护)和事后补偿(肇事赔偿申领)的综合实践。在事先预防方面,项目首先在东坝乡果永村进行了试验,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并确定了43 户(约占总户数33%)受害最严重、亟需安装物理防护设施的牧户。这些牧户在安装刺绳围栏和电围栏后,到目前为止只有1户因室内悬挂的风干羊头气味吸引熊入户,且所有设施都维护良好。这种牧民共同建设和维护的房屋物理防护方式不仅在社区内部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在当地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项目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实践,针对吸引棕熊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关键诱因——食物气味,从实践中总结出在项目区最有效预防人熊冲突的方法是:在牧民离开冬季牧场前,把人类的食物储存好、把垃圾清理干净并对房屋的气味进行掩盖。2024年夏,项目着重设计和试点了房屋气味掩盖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吉赛村 14 户和热拉村 4 户中尝试后,事后只有 1 户因垃圾未处理干净而出现了熊进房子的情况。在事中减缓冲突方面,为避免虫草采集季牧民在野外遭遇棕熊时受到伤害,项目主要设计了人身防护工具包,对果永村80户牧民进行了防熊方法和工具包使用的培训以此提升当地牧民对棕熊的容忍度以及自身防护的能力。在事后补偿上,为帮助牧民更方便地申领到政府的肇事赔偿金,2024年项目通过拜访当地的人寿保险理赔人员,掌握了整个保险理赔的要求和流程并告知了当地社区。
再有效的减缓人熊冲突的措施,都需要每户牧民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因此,第三个执行年项目在吉赛村和热拉村合作设立每村4万元的社区保护和发展基金,通过村民多次集体讨论,让所有牧户都参与讨论并共同制定出了社区基金的管理规则和集体防熊制度,并将社区基金的一部分利息收入用于集体防熊事务,每家每户也承诺在搬离冬季定居点时,搬走屋内的食物,清理屋内的垃圾并用药品进行房屋的气味掩盖。果永村也将相关的管理要求纳入了村规民约进行实施。三个社区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了自我管理、讨论和决策的能力,其应对人熊冲突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这一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还建成了一个全乡80%牧户参与的东坝乡人熊冲突记录和监测群,群中的牧民按统一的监测表格,记录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冲突时间、牧户和损失情况,2022 年 9 月 - 2024 年 10 月,该监测群共记录社区人熊冲突146起,项目由此逐渐探索出了通过牧户监测、分享棕熊行为及预判轨迹来预警的机制。
项目在本轮执行中不仅初步摸索出了可行的社区合作机制与有效的社区工作路径,还通过公共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如在青海更新、印制、发放了500册第三版的防熊手册,引起了省内外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个人对青藏高原人熊冲突问题的关注和支持。项目团队在社区和政府中起到了衔接作用:一方面协助政府已有政策在社区合理落地,另一方面又通过社区实践为当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在下一轮实施中,项目团队会坚持将科学研究和在地实践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完善并标准化气味掩盖方法,并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引入无人机与AI技术,尝试建立牧民参与的高科技监测、预警和驱赶系统。项目还将通过推动社区基金的持续运营和良好管理、识别和培养社区骨干、建立社区防熊工作小组、将社区基金的部分收益用于事后补偿等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撬动社区内部的参与,让社区防熊管理制度在东坝乡的三个村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减少人熊冲突的发生。此外,项目还将在歇武镇探索如何与当地政府、社区合作进行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社区的协同防护,以减少棕熊对人类垃圾和食物的依赖。项目团队还会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监测人熊冲突的减缓效果,不断记录、梳理和总结社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沉淀和总结出可供借鉴的基于社区的综合性人熊冲突缓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