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沙蜥生境偏好与保护对策研究和倡导
项目编号
202504030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526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07 至 2026-06(第1年)
项目执行人
邱霞(中国计量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议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青海
项目摘要
贵南沙蜥(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爬行动物,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作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物种,因其鲜艳的体色性二型特征在沙蜥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与演化研究价值。目前已知该蜥蜴仅分布于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沙漠,具有高度生境专一性与狭域分布特征。尽管其物种独立性已通过最新的基因组研究得到确认,但与其保护密切相关的生态学基础数据仍严重缺乏,尤其在种群动态和生境偏好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制约了科学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当前贵南沙蜥的核心分布区与治沙工程高度重叠,防风固沙等措施虽有生态恢复成效,却可能改变其关键微生境结构,相关生态干预可能对其栖息地条件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机制仍有待实证研究。

为此,本项目拟通过系统调查与生态建模,结合持续监测,识别贵南沙蜥的关键生境因子,评估不同治沙工程对其生境与种群结构的影响。在科学数据支撑下,逐步制定生态友好的保护策略与长期监测机制,推动从科学研究向保护实践的有效转化,探索荒漠生态系统中物种保护与人类干预的协调路径,为区域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
资助理由
贵南沙蜥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爬行动物,2021 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2024 年最新的基因组研究已确认该物种有别于贵德沙蜥,为一独立物种。青海贵南县的木格滩沙漠是目前该物种在地球上唯一已知的分布点。贵南沙蜥栖通常息于草本植物与沙地交界的过渡地带,且表现出高度的生境专一性与狭域分布特点。由于缺乏基础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人们对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和生境偏好知之甚少。而且,当前贵南沙蜥的核心分布区还与当地的重点治沙工程区域高度重叠。当前的治沙措施,如草方格固沙、人工引种乔灌木构建锁边林、机械播种草本植物等,虽有助于生态恢复与防风固沙,但由此造成的沙丘微地形、地表植被构成和土壤理化属性的改变,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贵南沙蜥的日常行为、栖息地选择与种群结构尚不清楚。本项目在未来三年中将与当地林草部门合作,在贵南沙蜥的核心分布区对其种群结构和微生境开展长期监测,掌握该物种的种群结构、生境选择、主要威胁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并通过建立固定的长期监测样地,科学分析该物种对治沙工程中不同措施的生态响应。项目还将基于评估结果,提出可行的保护管理建议,推动管理措施的落实,并长期监测其有效性。终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在各地大规模开发利用沙漠和开展治沙工程的当下,该项目有助于探索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协调濒危物种保护与人类发展需求的经验,对其他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也有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同意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