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撞
Bird–window Collisions
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
项目编号
202504062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0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07 至 2026-06(第3年)
项目执行人
李彬彬(昆山杜克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城镇
保护议题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
项目摘要
“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项目旨在应对建筑玻璃反射、透光性及夜间灯光造成的鸟类撞击致死问题。鸟撞是全球城市中导致鸟类非自然死亡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但在中国,相关研究和公众认知仍明显不足。自2021年起,昆山杜克大学联合多家环保组织发起全国性公民科学调查,在质兰公益基金会支持下,逐步搭建起涵盖调查、科普、改造与政策倡导的协作网络。

第二执行年中,项目取得三方面进展:一是志愿者数量显著增长,调查覆盖城市数十个,积累了初步数据;二是与深圳、上海等地政府及10个城市新伙伴合作,落地多个防鸟撞改造示范项目;三是建成信息录入系统,推动数据标准化。同时,通过跨界论坛促成多方合作意向,为政策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执行年,项目将建立志愿者支持路径,发布图文培训材料、建设数据库,提升参与度和数据质量;优化秘书处分工和工作流程,增强协同效率;完成春秋两季数据收集与重点城市鸟撞数量评估,撰写年度报告;并在全国范围支持开展改造、科普与政策倡导行动。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网络在“公民科学调查-保护行动-政策倡导”这三个方面的探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形成了一定的合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在调查方面,网络在参与调查的志愿者人数和调查量上都有突破性增长。在2024年春秋两季,共有31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186个城市2867栋建筑的调查,共记录鸟撞事件631起。网络还首次通过执行50组鸟尸移除实验和445次定点观察,收集了秋季用于矫正系统性误差的数据,为下一步科学估计鸟撞探测率奠定了基础。根据多年积累的数据,网络还研究分析了易发生鸟撞的鸟类特征及鸟撞影响因子,并发布了《2024年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年度报告》。

在保护行动上,网络新增了西安翎叶自然等5家城市合作伙伴,使开展防鸟撞改造等保护行动的在地伙伴总数达到10家,覆盖北京、上海、成都等10个城市。秘书处开发的《防鸟撞科普知识PPT》、《防鸟撞改造行动手册》和《鸟撞调查组织手册》,为城市合作伙伴提供了标准化工具,也为相关行业和感兴趣的团体、机构与个人提供了调查及改造的技术规范。网络2024年全年共开展了34场线下宣讲和科普活动,推动完成了36个改造案例,其中包括了南京红山动物园、北京林业大学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示范点。项目还促成了深圳市和上海市的相关部门参与到鸟撞调查动员、科普宣传和政府大楼的防鸟撞改造试点中,并将防鸟撞的相关内容纳入《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执行》及《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中。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志愿者的规模日益扩大、组成也愈加多元,为减少志愿者的流失率,提升其留存率、积极性和参与感,在第三个执行年里,项目将通过制作志愿者培训手册和视频、建立志愿者行动小组、构建鸟撞数据库、探索志愿者成长和激励机制等方法,建立起志愿者的支持和培养体系。项目还将进一步明确和优化秘书处成员机构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评估与反馈。同时,通过定期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并总结评估行动成效,来提升各类城市合作伙伴的参与度与执行力,以及提升整个秘书处的统筹协调及与7个区域协调机构、10个城市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效率。在此基础上,项目将完成本执行年秋春两个季度的鸟撞数据收集、鸟撞探测率的科学评估以及首个重点城市鸟撞规模评估报告,继续开展各类防鸟撞改造和政策倡导行动,并发布《2025年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