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基于数字应用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和行动倡导
项目编号
202504066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249917.8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402398.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07 至 2026-06(第4年)
项目执行机构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郑锐强)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福建、广东、广西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iDOLPHIN项目第一轮主要聚焦在白海豚保护现状的信息整合上。初步搭建了包括物种分布、威胁因子、保护证据等内容框架;完成了14年、5个种群、3187头个体、37727张背鳍的照片识别数据可视化;并通过网站和小程序对保护现状、保护证据展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另外,项目初步实践了以志愿者和在地关键人为核心,通过公民科学进行数据的有效补充。
iDOLPHIN项目第二轮将聚焦在保护信息的转译、行动的动员和保护证据的转化上。通过成立公众号,持续关注保护动态,提高研究、政策、新闻等思想观点和传播热点的信息转译和人群触达;并优化网站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供包括保护现状、保护证据、政策分析等内容和功能图层的支持;同时升级小程序,为包括公众动员和公民科学等活动,提供配套的工具箱;逐步建立以公众号、小程序、网站为主的传播体系,并通过合作传播和用户推广,提高保护议题的社会影响力。项目也将继续通过合作机构,进行志愿者招募和公民科学培训,提高公民科学数据的贡献度;同时,通过数字应用,协作其他机构包括研究、管理、NGO、媒体等推动相关的保护议题和行动转化,尤其是针对威胁因子的减少以及保护措施的落地。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轮执行中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上线的iDOLPHIN网站,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中华白海豚分布、种群数量、保护现状的综合性呈现,为该物种的科学决策和保护行动提供了依据,填补了该物种综合保护信息平台的空白。用户可在网站的“种群仪表盘”中,通过交互式地图和图表等可视化信息,直观、清晰并快速地了解该物种在三娘湾、粤东、厦金海域的三个小种群及珠江口、雷州湾海域的两个大种群,从2010年至今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趋势、濒危程度、主要威胁因子、灭绝风险、个体活动范围与已建保护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项目团队还在网站的“保护证据”栏目中,按“研究-计划-实施-评估”四个模块,对文献整理出的128项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展示。用户可在此查找、下载或上传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报告、相关政策文件及各类保护行动信息。

项目团队还开创性地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通过野外拍摄、合作共享、培养公民科学家等方式,积累了来自5个野外种群的37727张中华白海豚的背鳍照片,识别出了3187头个体及其位置信息。基于该AI模型上线的iDOLPHIN微信小程序,不仅可帮助科学家和管理者在野外研究和保护实践中识别个体,还可让渔民、观豚爱好者等公众也参与到该物种保护信息的收集中来,并在iDOLPHIN网站上实时呈现这些信息。

从2021年至今,项目团队除持续并及时更新、扩充iDOLPHIN网站和小程序的保护信息外,还与广东省检察院、中科院深海所、南澎列岛国家级保护区等十多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保护机构等开展交流与合作,根据各方的需求不断完善两个数字应用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度。项目招募了32名志愿者和5名渔民,参与保护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累计获取公民科学家上传的保护信息235个、个体识别照片14,799张。项目还通过联合其他公益组织举办中华白海豚影像展,与九元航空、微众银行、微软等企业合作开展科普宣传、在网站上为白海豚个体颁发数字身份证并鼓励公众认领等活动,提升了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在下一轮的三个执行年中,项目将针对科研团体、保护管理/决策者、公众这三大类主要用户,基于目标用户的画像及需求分析,来丰富iDOLPHIN网站和小程序的内容,完善其功能,使网站成为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中华白海豚保护信息资料库,并让iDOLPHIN小程序成为公民科学家和保护行动者乐于且易于使用的保护工具。项目还将继续鼓励和培养更多志愿者参与到该物种的日常拍摄、信息整理、科学研究和各类保护行动中去。此外,项目还将联合其他相关的保护机构,上线白海豚保护的微信公众号,建立民间保护网络,通过整理、写作、编译和发表中华白海豚保护相关的文章,并每年发布中华白海豚保护观察报告,使更多公众能及时掌握该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的空缺和需求,了解相关的保护行动及成效。项目最终将基于中华白海豚的AI个体识别,以网站、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在科研单位、管理/决策部门、公益机构和公众之间搭建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推动更多在地保护行动的落地与威胁的应对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