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
Hai Gui
海龟非法贸易调查与保护宣传
项目编号
201907034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534.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06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58818.16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31945.12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19-10 至 2021-03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6-29
项目执行人
林柳(海南师范大学龟鳖研究与保护中心)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海龟是著名的海洋“活化石”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海洋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但由于长期的滥捕滥杀、非法贸易、生境破坏以及海洋污染等多种威胁影响,中国海龟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锐减,种群生存岌岌可危。南海是中国海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海龟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地区,一直是海龟及其制品的主要加工及批发销售点,在打击海龟非法捕捉、走私,甚至加工、运输和销售等方面面临严峻形势,且随着电子商务发展,非法贸易呈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有效打击的难度。
本项目将首先通过实地结合网络调查,了解海南省及两广地区海龟非法贸易现状,为有效打击非法贸易提供信息依据和执法建议;其次,将结合分子遗传学手段,揭示非法贸易海龟的出生地来源,也为后期开展南海地区跨区域海龟保护合作提供科学支撑;此外,将通过海龟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龟保护的参与和支持度。
资助理由
海龟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中是备受关注的物种,但中国的海龟保护工作却相对滞后,一直未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力推动。本项目将首先通过实地结合网络调查,了解海南省及两广地区海龟非法贸易现状,为有效打击非法贸易提供信息依据和执法建议;其次,将结合分子遗传学手段,揭示非法贸易海龟的出生地来源,也为后期开展南海地区跨区域海龟保护合作提供科学支撑;此外,将通过海龟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龟保护的参与和支持度。项目申请团队技术能力强、合作伙伴丰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高。项目设计的非法贸易调查切中海龟保护面临的最关键、最急迫的威胁,调查结果能填补关键性的知识空白。若能开展长期的监测,继而推动执法并改变公众的消费行为,则对中国南海的海龟保护将有实质性的推动。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成果:

项目在第一年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了190个贸易海龟组织样品,揭示出海南地区非法贸易的海龟其出生地主要来自南海地区及东南亚海域,与线下调查发现的贸易链条一致。其中非法贸易绿海龟的分析揭示出,南海地区绿海龟的主要出生地来源是西沙群岛和苏禄海,因此急需在中国南海建立一个大型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一个专门的执法小组来监测和遏制非法捕捞;同时西沙群岛产卵场的海龟种群较独特,建议作为独立保护单元加强保护(以上研究结果和保护建议已公开发表在Wildlife Research期刊上);玳瑁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地区非法贸易的玳瑁出生地以马来西亚半岛和东马来西亚繁殖地为主,这两个出生地的玳瑁种群受非法贸易的威胁较大,未来应加强海龟保护的国际合作。

此外,项目还完成了海南9个市县的海龟制品非法贸易实地调查及闲鱼、抖音、百度贴吧、淘宝、微信、QQ等13个网络平台的线上海龟贸易制品监测。项目基于调查监测结果在i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项目还通过质兰联合字节跳动采取了有效的行动,在抖音上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违规内容,针对项目反馈的玳瑁、海马、红珊瑚等违规视频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处理了1321条视频,处罚违规作者143个,并进行了搜索过滤。海南是海龟制品贸易非常活跃的地区,海龟制品贸易数量和种类最多,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