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岛
Da Zhoudao
海南大洲岛爪哇金丝燕种群动态监测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1907036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499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48168.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19-10 至 2020-12(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3-30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否(主动放弃)
项目执行人
刘国琪
第三方托管机构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岛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海南是我国唯一稳定有金丝燕分布的地区,大洲岛是海南唯一已知确定的金丝燕栖息地。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大洲岛金丝燕种群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况,2016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明确将爪哇金丝燕列为中国十五种“极危”(CR)鸟类之一。大洲岛保护区自1990年成立以来长期实施巡视执法、宣传教育、生态监测等各项管理措施,但金丝燕种群数量恢复不明显。由于保护区人员编制少、几乎不具备科研能力,有关大洲岛金丝燕种群调查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极少开展,保护区也因此未能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将通过野外调查、视频监控等方法,进一步了解丝燕种群动态、活动规律和冬季居留性;分析和评估金丝燕种群的受胁致危因素,并针对核心致危因素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对周边渔民社区的深度访谈,了解社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与金丝燕保护问题上的历史关联和冲突,并尝试探讨调解这种冲突的有效方式。
资助理由
爪哇金丝燕是中国红皮书极危物种,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对其进行调查和保护很有必要。本项目将通过野外调查、视频监控等方法,进一步了解金丝燕种群动态、活动规律和冬季居留性;分析和评估金丝燕种群的受胁致危因素,并针对核心致危因素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对周边渔民社区的深度访谈,了解社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与金丝燕保护问题上的历史关联和冲突,并尝试探讨调解这种冲突的有效方式。本项目设计不仅将保护区工作人员纳入项目实施团队,而且项目成果能直接被用于未来保护区规划的制定,从而提升保护区的整体管理能力,因此本项目的保护价值较高。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第一个执行年,本项目联合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太阳能红外监控设备,首次拍摄到大洲岛的金丝燕种群在栖息巢址内活动的影像视频资料,记录了金丝燕的筑巢、产卵、孵化、育雏等繁殖行为,补充了生活史信息。项目通过鸣声招引法结合样线法、样点法和图像取样法,对金丝燕种群进行了跟踪监测,进一步了解到金丝燕的活动范围和规律,除在岛内栖息和活动外,主要捕食区域位于对岸的东澳镇附近的农田和湿地区域。项目还通过社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了金丝燕保护与周边渔民社区之间的历史关联和利益冲突,发现当地渔民历史上长期在大洲岛周边捕鱼,传统的生计方式一定程度也带来了盗采燕窝、盗挖草药、乱扔垃圾、破坏栖息地环境等影响金丝燕正常栖息的行为,保护区成立后这些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未能完全杜绝人为干扰。这些信息帮助项目进一步分析了金丝燕种群面临的威胁及其根源。项目通过了解各方的立场和诉求,基于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如何在协调社区发展的情况下有效保护金丝燕的一系列保护管理建议。这些建议连同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都已提交给保护区,为保护区接下来编制2020~2030年的总体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本项目还通过海南主流媒体的报道,传播了金丝燕的保护知识。
项目活动
2022
Jan25
海岛上的海鸟保护,成本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海鸟不仅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中的旗舰物种,更是海洋生态优劣的风向标。而目前,我们的基础信息还太薄弱,需要更多关注和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