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健康
River Health
以桂平唐鱼为伞护种的溪流生态保护对策研究与社区行动倡导
项目编号
202507052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696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10 至 2026-09(第1年)
项目执行人
熊芳园(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河流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广西
项目摘要
桂平唐鱼(Tanichthys guiping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与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为同属近缘物种,目前在广西已参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实施严格管理。该物种对水质、水文及河岸带环境高度敏感,是健康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其模式产地——广西桂平市的溪流生态系统对其生存至关重要。尽管桂平唐鱼的共栖鱼类以常见种为主,传统意义上的伞护作用有限,但作为当地特有物种,仍具备重要的保护价值:一方面可作为旗舰物种,促进社区参与保护行动;另一方面,通过保护其关键生境,能够同时维系其伴生物种的生存环境,实现从“一个物种”到“整个溪流生态系统”的伞护效应,助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物种的保护现状,本项目计划在三年内通过野外调查、环境DNA技术及社区访谈,全面掌握其种群分布、栖息地特征及主要致危因素,并系统分析社区核心诉求与合作潜力。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将重点评估现有保护措施成效,制定精准保护方案。最终,拟联合渔业、林业部门及当地社区开展保护试点,共同构建多方参与、科学有效且可持续的保护体系,最大化发挥桂平唐鱼的伞护效应。
资助理由
野生唐鱼是一类生活在亚热带山涧溪流的小型鲤科唐鱼属动物。它们体型娇小、色彩靓丽,对水质、水文及河岸带环境高度敏感,是健康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分布范围狭窄且呈点状分布,种群规模小。由于栖息地被破坏,该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锐减,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唐鱼曾长期被认为是所在属中唯一的物种,但最近几年的研究已将六种原被鉴定为唐鱼的物种独立为该属的新种,桂平唐鱼(Tanichthys guipingensis)就是其中之一。该物种直到2022年才被科学命名,目前仅知分布于广西桂平市境内的珠江流域红水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虽然该物种目前在广西已参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进行严格管理,但对该物种的分布、种群数量、生存状况和面临威胁仍知之甚少,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就地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已知的种群可能面临栖息地丧失、水环境污染、非法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威胁。本项目拟在三年内通过社区访谈、样线调查及环境DNA调查,全面掌握项目地桂平唐鱼的种群现状、分布、栖息地特征和威胁因子,并评估现有保护措施的成效。项目还将识别出优先需要保护的河段,并了解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诉求与潜力,最后基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联合渔业、林草部门及当地社区共同制定出以桂平唐鱼为旗舰和伞护种的溪流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方案,开展基于社区的保护试点。终审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虽以特有鱼类的保护为切入点,在保护行动上却着眼于原生溪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整体保护,这不仅能从根源上解决鱼类保护面临的普遍困境,而且有可能探索出一种基于社区的野生鱼类就地保护模式,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意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