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
项目编号
202507084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29998.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69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10 至 2026-09(第3年)
项目执行人
张廷梅(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云南
项目摘要
黑颈鹤是中国9种鹤中保护成效最明显、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的一种。在东部种群重要越冬地的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黑颈鹤为伞护物种的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鹤类数量已从2019年的近千只增至2025年的1640余只,白头鹤、沙丘鹤、白肩雕、赤狐、黄喉貂等保护动物也在不断打破保护区新记录。虽然保护成效明显,但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仍然不容忽视。希望三年项目实施,组建项目组和社区共建共管委员会,确保项目落实;组织相关人员到社区共建共管做得好的保护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与群众商讨形成各方认可的长海子片区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行动计划,撬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第一、二年年度目标均已实现。第二年,撬动了者海镇党委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等力量,使多发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24年增加33000元,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撬动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完成发子塘生态示范村启动建设。完成生态种养业和竹编、服务业等技能培训,66人参训,至少带动100名群众一人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完成3名自然教育师培训,开发1套独具特色的“小鹤学堂”自然教育课程体系16门课并完成“小鹤学堂”室内教学32次、冬(夏)令营活动4次。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在落地实施第一年制定的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行动计划中,保护区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和协同多部门参与的能力。项目撬动中央财政资金101.8万元,在位于长海子片区内的多发村发子塘村民小组,成功启动了生态村建设,极大提升了村民的保护积极性。在与者海镇、会泽县农业农村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等共同制定出《多发村生态示范村建设方案》后,保护区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黑颈鹤和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画廊等部分的建设工作,共完成涵管填埋82米、排污管道建设60米、沟渠清理和建设350米、墙体粉刷1980平方米和科普宣教画49幅,建成了2个10 立方米大三格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保护区还通过引入企业,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多发村探索芍药+牡丹的生态种植,带动110农户252人参与,人均收入2000余元,集体收入比上一年增收33000元。保护区还基于村民的培训需求,组织了66名村民参与生态种养殖、竹编、礼仪等劳动技能的培训,让100余人掌握了实用技术。

在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的落地实施上,截止本年度结束,已兑付多发村305户群众(占总户数的约35%)资金426万元,用于补偿因禁牧和参与湿地保护而遭受的损失。这些农户还承诺在种植过程中及时清理地膜且不用有毒有害农药,用生态友好的方式种植黑颈鹤等鸟类喜食的马铃薯、荞麦、燕麦等农作物。农作物收获后,符合品控要求的进行市场销售,卖相不佳的留在地里作为湿地鸟类的食物来源。监督工作由保护区联合村委会、护鹤员及当地的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合作进行。在本执行年内,项目地内未监测到或被举报有任何违法放牧和其他违反保护承诺的行为,驱赶鸟类等往年曾有的威胁行为也明显减少,长海子片区内本地村民的湿地和鸟类保护意愿明显增强。

此外,项目在大桥片区杨梅山村绘制完成49幅共680余平方米的科普宣教画廊,并引入了外部自然教育机构,与保护区共同成立“在地念湖自然中心”,依托原有的基础设施,确定两条自然教育小径,联合区内村庄一起合作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项目通过参加外部培训,培养出3名本地的自然教育师,并联合国际鹤类基金会,开发出了《小鹤学堂》课程体系(16门课),该课程体系现已推广至保护区及周边所在的大桥乡和者海镇19所小学31个班级,覆盖学生超1400名。项目还在本地两所相关的小学开展了“自然教育小先生”的培训和冬(夏)令营、行走的思政课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以上这些以人鹤和谐共处为目标、自然教育为特色的科普宣教活动,在当地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个执行年,在继续落地执行《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行动计划》和《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上,保护区将通过健全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提炼运用长海子片区人鹤共居特色生态文化以及外出参访学习,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和保护区的治理能力和共建共管能力;通过监测地膜清理率、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和黑颈鹤的人为干扰,通过合理确定农作物的受损率,使生态补偿资金推动黑颈鹤和湿地保护的成效能可衡量、可量化;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实施《多发村生态示范村建设方案》,并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让社区内部各个群体都能从生态示范村的建设中受益。最后,项目还将总结三年的实施经验和成果,运用适应性规划方法制定出未来五年整个保护区的黑颈鹤保护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