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Spotted Seal
以民间力量促进黄渤海辽宁海域斑海豹及其栖息地的长期保护
项目编号
202507087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991.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60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5-10 至 2026-09(第1年)
项目执行机构
盘锦湿地保护协会(负责人:田继光)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辽宁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黄渤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而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全球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我国斑海豹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非法盗猎依然存在、栖息地遭受侵占与破坏、分布范围缩小和食物资源减少,以及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根据农业农村部《斑海豹保护计划》要求,本项目三年总目标旨在推动政府、科研机构与民间力量协同合作,通过开展威胁监测、协助反盗猎与栖息地保护执法、动员社区参与等行动,完善辽东湾斑海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体系。重点在繁殖与换毛期开展联合巡护,强化盗猎震慑,巩固辽河口区域保护成效;同时优化“五城联动、社区参与”的斑海豹救助网络,提升响应效率与专业化水平,逐步将保护范围扩展至黄渤海辽宁海域全域,推动种群稳步恢复,为全球小型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提供民间力量有效参与的实践案例。
资助理由
西太平洋斑海豹是生活在温带、寒温带海岸和海域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也是唯一在中国海域有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中国渤海的辽东湾结冰区是全球西太平洋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斑海豹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其种群数量曾达到约8000头,但也遭遇过大量的捕杀。近几十年来,栖息地遭受的侵占与破坏、食物资源的减少以及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该物种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斑海豹数量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最低时仅约1200头。之后,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种群数量开始恢复,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结果约为2000头。目前,该物种在辽东湾的繁殖季仍面临幼崽被非法盗猎的威胁。2019年繁殖季曾发生过100只幼崽被盗猎、其中39只死亡的重大事件。此外,气候变暖造成的繁殖期海上冰区的提前融化,导致无法独立生存的幼崽常被冲至海岸受伤或搁浅,却又无法得到快速且有效的救助。过去虽有一些个体被成功救助,但仍存在因操作不当或救助不及时导致的死亡案例。

本项目团队从2021年起就开始对辽河口斑海豹的上岸点、上岸数量、洄游规律及面临的威胁进行连续监测,并已联动周围4个城市的渔民和志愿者一起协助主管和执法部门开展巡护和救助工作。在未来的三年里,本项目除继续开展繁殖和上岸季节的斑海豹监测外,还将发动当地渔民和社区参与盗猎和破坏栖息地行为的举报,并协助执法部门开展反盗猎巡护与栖息地保护等工作,增强对盗猎行为的震慑作用,巩固辽河口区域斑海豹的保护成效。项目还将通过扩展和优化已初步建立的“五城联动、社区参与”的斑海豹民间救助网络,提升网络成员的响应效率与专业化水平,逐步将保护范围扩展至黄渤海辽宁海域全域,助力斑海豹种群的稳步恢复。终审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有助于完善黄渤海辽宁海域斑海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体系,并有望为全球小型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提供民间力量有效参与的实践案例,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意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