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
Gan Jia
甘加草原大中型猛禽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
项目编号
201907053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499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45157.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19-10 至 2020-11(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2-22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人
桑杰
第三方托管机构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草甸、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甘肃
项目摘要
甘加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观测记录到雪豹、黑颈鹤、灰鹤、黑鹳等濒危物种。除了近年来政府的保护成效之外,丰饶的甘加草原还得益于当地社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游牧生活方式,而这些都与生物多样性达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大鵟(Buteo hemilasiu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黑耳鸢(Milvus migrans)等大中型猛禽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捕食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然而科学研究与当地文化都没有给予猛禽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甘加草原上猛禽的生存状况、潜在受胁因素等信息都是空白。另一方面,猛禽在传统游牧文化中对草场的意义也很少被提及。因此本项目计划以公民科学的模式,邀请专业人员对当地牧民进行鸟类调查和结构与半结构访谈的技能培训,配合相关专业志愿者完成有关甘加草原以大鵟等大中型猛禽生存现状以及当地文化认知的本底研究。以此推动 1)牧民对大鵟等猛禽的本底信息收集,以及对它们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促使社区对整个草原猛禽的关注和保护 ;2)制定一份具体的保护行动计划。
资助理由
甘加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观测记录到雪豹、黑颈鹤、灰鹤、黑鹳等多种濒危物种。在甘加草原,大鵟、草原雕、金雕、黑耳鸢等大中型猛禽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捕食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然而猛禽的科学研究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意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甘加草原上猛禽的生存状况、潜在受胁因素等信息依然空白。另一方面,传统游牧文化中猛禽对草场的意义也很少被提及。本项目计划邀请专业人员对当地牧民进行鸟类调查和社区访谈的技能培训,由当地牧民完成甘加草原大中型猛禽生存现状及当地文化认知的调查。以此推动 1)对大鵟等猛禽的本底信息收集,建立对它们的认知,从而促使社区对整个草原猛禽的关注和保护 ;2)多方参与制定一份具体的保护行动计划。

猛禽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本项目以大鵟为代表的大中型猛禽为调查对象,基于传统文化来将其打造成当地的旗舰物种,从而推动社区保护猛禽和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申请团队扎根当地,有多年开展自然观察和在地保护的经验,如能长期坚持开展猛禽的调查和监测,并通过因地制宜的自然教育和文化活动等推动社区和政府部门等共同关注和保护猛禽及草原,则其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将更大。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大鵟等草原猛禽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关于鸟巢、繁殖、分布等的基础数据,改变了以往甘肃野生动物学者认为甘肃只是西伯利亚繁殖的大鵟向南迁徙途径地和部分大鵟越冬地的认识,确认了甘南草原也是大鵟的繁殖地。项目还通过入户访谈,掌握了关于猛禽的藏文化和牧民的认知现状,完成了猛禽文化手册,并与政府部门、牧民等多方就猛禽保护达成了行动上的共识。
媒体报道
项目活动
2022
Jan06
传统的草原治理方式正在消逝,人们更多想的是使用自然,为了支持本土草场的生态恢复工作,善觉甘加环保志愿者团队向质兰基金会申请了项目,希望能为甘加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做点事。
2021
Jul06
当白雪覆盖的草原一点点变得绿意盎然,当牛羊的食物从补饲的干草逐渐变成嫩绿的青草,当休憩了一冬的动物纷纷从天空和大地的深处出现,关心草原的牧人们知道,一个季节已经过去——夏天即将到来,质兰支持的基于自然和社区的甘加草原适应性治理项目也顺利走入了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