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Hai Nan
海南岛沿海鲎的调查与科普传播
项目编号
2019100051C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72080.7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58408.57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0-01 至 2020-12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2-01
项目执行机构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负责人:卢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以鲎(中华鲎、圆尾鲎)为纽带,协同公众、志愿者、学界专家、相关NGO、保护地单位共同推进海南滨海生态的摸底、科普与保育工作:
1. 启动海南全岛各沿海生态系的中华鲎、圆尾鲎(目前数据空白)的分布现状调查;
2. 协同专家学者做鲎作为生态指标物种的调查研究,以期更为有科学依据地推动鲎作为滨海湿地生态指示及明星物种;
3.面向自然保护地,开展深度合作,并推动在地护林员参与相关监测工作;
4.以鲎作为明星物种,推动志愿者参与海南滨海湿地的监测评估,并面向公众,做更接地气、更趣味的海南滨海生态的科普传播。此外,也会协同大北部湾(广西、湛江)的伙伴机构,撰写面向公众的大北部湾区域滨海湿地多样性报告。
资助理由
鲎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其化石可追溯至4.75亿年前,因此被誉为海洋“活化石”。鲎曾广泛分布于从浙江到海南的南部沿海各省,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利用等原因,鲎的数量急剧减少,2019年IUCN 红色名录将中华鲎的全球受威胁程度评估为濒危(EN)等级。海南岛是中华鲎和圆尾鲎的重要分布地之一,该项目计划开展的两种鲎及其栖息地的野外调查,及与保护地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的长期监测和保护行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本项目的亮点是,将与广西、广东已在开展鲎及滨海湿地保护的公益组织、科研单位和自然保护地共同合作,在区域尺度上开展联合保护行动。本项目若能探索出跨区域的多方合作保护模式,将对推动整个北部湾区域的滨海湿地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调查了海南岛北部五个幼鲎的栖息地,初步掌握了中国鲎、圆尾鲎的幼鲎种群密度与面临的威胁;与美境自然等机构共同发布了《北部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公众监测报告及保护建议(2019-2020年度报告)》,并将两个最有价值的栖息地新英、新盈纳入了IUCN亚太区鲎监测网络;项目还推动了两个保护地主管部门将鲎这个物种的监测与保护纳入到日常工作中;项目基于调查结果设计的公众宣传稿“一张图了解海南岛的鲎”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让更多公众了解了海南岛上鲎的保护状况与需求。
项目活动
2021
Jul22
第16期的质兰夜校中,3位伙伴分享了与鲎结缘的保护故事。
2021
Jan25
一张图带你了解海南的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