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
Zhang Jiajie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鲵现状调查与保护管理
项目编号
202004037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99.9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0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9969.94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30260.2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0-07 至 2021-09
结项通过时间
2021-12-06
项目执行人
蒋万胜(吉首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河流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湖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武陵山区
项目摘要
我国濒危特有动物中国大鲵是全球两栖类旗舰保护种,也是现生两栖动物体型最大的物种。历史上曾在国内广泛分布,但近50年以来种群数量锐减。1988年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2004年被IUCN评估为极度濒危种。武陵山区是大鲵主要分布区之一,其中张家界市是国内首个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就地保护,以及最早实施人工放流开展迁地保护的地区。然而,由于该保护区功能分区主体上按水域划分大而宽泛,与大鲵当前片段化的实际分布存在较大的脱节,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也由来已久。此外,保护区内人工放流虽已连续开展多年,但其实际成效如何却一直缺乏科学关注。近10年来,由于一个全面的大鲵野外资源现状调查的缺席,限制了以此为基础的人工放流效果评估和保护区功能分区优化调整。本项目首期目标在于全面重启张家界大鲵国家级保护区内大鲵野外实地调查,结合访问调查,明确保护区内大鲵的种群分布与数量现状;根据调查初步评估人工放流效果,以及为保护区优化调整积累基础。项目长远目标在于整合种群资源现状、人工放流效果评估与遗传管理、保护区优化调整等阶段性实施内容,最终制定大鲵物种保护行动计划,推动大鲵长期的、科学的、可执行的可持续性保护行动。
资助理由
中国大鲵是现生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虽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及过度捕捞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锐减,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ITES附录I物种。2004年,IUCN评估认为其80%的野外种群已经灭绝,列为极度濒危(CR)种。武陵山区为大鲵重要的野外分布中心,张家界素有“中国大鲵之乡”和“中国大鲵之城”的美誉,如何持续有效保护管理本区域的大鲵野外种群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项目拟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该物种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野外种群数量与分布等基础信息薄弱、增殖放流效果不明、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等,开展调查和研究,并据此为保护区今后有效保护好该物种提出可行的保护对策。鉴于保护区对中国大鲵野外种群保护的重要价值,及项目内容和方向能满足保护区对该物种保护管理的实际需求。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适用范围/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个项目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对张家界大鲵国家级保护区内历史上有大鲵分布的32个位点进行了扎实认真的实地调查,共在野外5个地点观察记录到大鲵12尾,确认出苗点1个。通过创新性的大鲵种群存在概率估算,识别出了4个最为重要的大鲵栖息地,并对其主要受胁因素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填补了2008年以来的相关野外调查数据的空白。此外,项目还对栖息地周边社区村民进行了访谈,共收集160份有效问卷,对周边社区的保护意识进行了探究。项目团队不仅通过科学论文与专著公布了调查结果,还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了大鲵保护的现状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