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Da Wanqu
大湾区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的长期监测
项目编号
201904041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13.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88043.15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19-07 至 2020-09(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1-27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否(失去资格)
项目执行机构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负责人:詹小凤)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
保护议题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广东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造礁石珊瑚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珊瑚礁生态系统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因人类影响,近40年来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迅速,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这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与其他地方还有明显的不同,具有海水富营养化下透光度低,藻类和悬浮物茂盛等特点。

潜爱以珊瑚保育为使命,致力于深圳珊瑚礁生态恢复已有7年,致力于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而推动珊瑚礁海域禁渔。本项目将为推动政策改变,而探索一套科学的适用于项目地的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调查和长期监测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海域设置样带,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深圳大澳湾和香港海下湾的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威胁、管理措施、保护成效等进行长期的调查、监测和对比,为推动深惠珠三地政府实施珊瑚礁海域禁渔提供科学依据。
资助理由
造礁石珊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珊瑚礁生态系统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因人类影响,近40年来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迅速,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这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与其他地方还有明显的不同,具有海水富营养化下透光度低,藻类和悬浮物茂盛等特点。

申请机构以珊瑚保育为使命,致力于深圳珊瑚礁生态恢复已有7年,致力于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而推动珊瑚礁海域禁渔。本项目将为推动政策改变,而探索一套科学的适用于项目地的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调查和长期监测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海域设置样带,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深圳大澳湾和香港海下湾的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威胁、管理措施、保护成效等进行长期的调查、监测和对比,为推动深惠珠三地政府实施珊瑚礁海域禁渔提供科学依据。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组织了两次珊瑚普查和16次水下拍摄,在深圳大澳湾项目地1.3公顷范围内,共记录到了珊瑚、鱼类和无脊椎生物共99种,其中造礁珊瑚41种,覆盖率为26.9%。项目地造礁珊瑚的优势种为十字牡丹珊瑚,占比约62.5%。项目还根据水下拍摄到的300多张物种照片,编制了珊瑚礁生物图库。这些本底数据不仅填补了信息数据的空白,也证明了此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为之后推动政府在此地建立禁渔区、加大珊瑚保护力度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团队还在专家的协助下,分析了此地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包括海洋垃圾、不文明水上游乐活动(如游艇乱抛锚、不按规定下客浮潜)、不可持续的渔业方式等在内的各种威胁,制定了机构未来开展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威胁监测的方案。此外,本项目还培养了10名核心志愿者,让他们掌握了珊瑚普查、水下拍摄和监测等能力。由于疫情影响,本项目中作为对比而拟在同一片海域开展的香港海下湾珊瑚礁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监测被迫取消。
项目活动
2021
Dec22
潜爱将珊瑚保育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宣传相结合,从而达到维系珊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