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Hai Nan
海南岛海草床的监测、自然教育及联合保护
项目编号
202010033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46.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23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0730.2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71025.4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1-01 至 2022-01
结项通过时间
2022-04-25
项目执行人
陈石泉(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海洋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相对于周边的红树林和珊瑚礁来说,海草床受到的关注却远远不足。近些年来全球已知的海草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就海南而言,已有研究表明,相比2009年, 2017年海草的种类多样性和分布面积都大量减少。特别是一些对环境比较敏感的海草种类,很多地方已完全消失。基于目前海南海草资源急剧退化、保护力度不够、公民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监测科研等能力完全无法满足保护需求,因此,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首次采取科研机构与非政府保护组织合作的方式,通过公民科学监测和自然教育来共同引导公众参与。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为区域性的海草床保护和管理规划提供建议。此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将为广西及广东等地提供海草床生态系统跨界联合保护的经验,推动区域性海草床生态资源的保护。
资助理由
在温带至热带的海岸,海草生长于咸水和半咸水域中。海草形成的大面积海草床与珊瑚礁、红树林一样,是典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固碳、指示水质、缓解海水酸化、渔业育苗、防止土壤侵蚀等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还为丰富多样的底栖生物、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场所。海南海域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拥有中国种类最多的海草,在海岛东部还保留着大面积的海草床。不过,与其他的海草分布区一样,水产养殖、农业等陆源污染、港口建设、围海造田、采挖底栖生物、气候变化等各种威胁正使得海草群落快速退化,许多环境敏感种类如贝克喜盐草大面积消失。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却还未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在本项目中,科研院校与公益组织拟开展创新性的合作,探索用自然教育的手段来推动公众关注并参与到海草床的科研监测和保护中去,并以此撬动各方共同制定和实施《海南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行动计划》,从而从科研、公共政策、环境教育等多个维度促进海南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本项目若成功实施,不仅会产出重要的保护科学研究成果,其保护模式也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示范价值。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成果:

在第一个执行年里,由一家科研机构与两家NGO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通过招募和培训公民科学家对海南会文湿地海草的种类、分布、生长现状、旱雨两季的变化及威胁开展了监测,并参与了在东寨港开展的贝克喜盐草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会文公民科学海草监测调查》和《东寨港贝克喜盐草分布现状与面临的主要威胁》两份科学报告。此外,团队成员共同走入当地中小学、以讲课、线下公众讲座、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科普、自然教育和保护宣传工作,并探索设计开发了第一版针对低幼儿童、小学和中学生的自然教育课件、教案和配套教学具。项目团队还从科学维度、公众参与维度、社会、生态和经济维度对第一年所开展的公民科学监测活动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讨论了在海南岛用公民科学的手段来监测和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多元化志愿者队伍、制定志愿者长期维护与激励机制、促进数据在科学研究与保护决策中的应用、优化科研机构与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等下一步具体的行动建议。团队还把相关的经验总结纳入了即将出版的《海草床公民监测指南》中。这些探索性的工作有助于团队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聚焦下一步的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未来几年进一步有效推动以公民科学的手段来监测与保护海南岛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