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里拟在多年红外相机监测与社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政府及保护区协商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对道路及放牧对华北豹及其栖息地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最后选择了通过分析历史和现有的红外相机数据、占域模型以及社区访谈调查来评估道路和放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华北豹会频繁穿越乡道和县道,偶尔穿越省道,但总体上倾向回避使用省道和国道所穿行的区域;
2)占域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华北豹主要喜欢在远离道路3-4公里且海拔1,600-1,700米的山区栖息活动,并与和顺县每年15万头体量的家牛(散养)牧业有较大的林地使用空间重叠现象;
3)华北豹的相对多度暂未发现与家牛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与同域分布的其他伴生生物—孢、野猪、蒙古兔的相对多度也无相关性;华北豹野生猎物分布较多的区域,华北豹捕食家牛的概率更低;有家牛放牧的区域,林下视野开阔度更高、草本高度更低、林下植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4)每年平均约出现40余次华北豹伤及家牛的事件,主要发生在4-10月,在时间上与散放家牛的季节重合。这些事件虽对当地牧业的整体影响不大,但对受损农户而言是较大的经济损失。
以上结果支持现有道路网络对华北豹的栖息地选择和迁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子是车流量、车速、道路宽度、噪音还是其他,尚需寻找合适的方法进一步开展调查与研究,才能提出优化道路设计、控制车流量、建立生物廊道、隔音设施等具体的管理措施。在和顺区域,华北豹的相对多度虽未随放牧强度的上升而显著改变,但放牧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可能也呈S型反应模式,当家牛放牧从无到有时,野生动物的变化极为显著,但随后趋于平稳,直到放牧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显著变化才可能再一次呈现,以及适度的家牛放牧也可能会对生境有一定的重塑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放牧作为栖息地管理手段的可能性。此外,华北豹猎食家牛事件对遭受损失的农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进一步探索相应的补偿政策并改进牧业管理方式。
项目给和顺县政府递交了有关华北豹核心栖息地管理方式的提案及有关核心栖息地内道路建设的意见报告,其中绘制了华北豹猎食散养家牛的风险等级图及相应的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区域分布图,并提出了放牧管理的具体建议(如建立禁牧区),以为当地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