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Si Chuan
四川岷山林沙锥种群现状及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2101029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98.99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53343.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1493.6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103506.14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1-04 至 2022-03
结项通过时间
2022-04-29
项目执行人
阙品甲(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草甸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四川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
项目摘要
岷山山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受益于大熊猫、川金丝猴等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已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较好的保护。然而该区域的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在面临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巨大威胁的同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许多受胁物种的生存现状亟需查明。林沙锥是岷山地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物种和全球性易危物种,关于其生活史、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及受胁因素等方面的信息极为匮乏。本项目拟通过野外调查和社区访谈掌握林沙锥在繁殖期行为节律、栖息地选择等的偏好,通过环志追踪了解其迁徙规律以及迁徙和越冬期间的栖息地偏好,并进一步了解该物种在岷山地区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和受胁因素,制定针对性保护计划,推动当地社区开展保护行动。
资助理由
林沙锥是IUCN红色名录中的全球易危种,也刚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这种在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繁殖的鸟类,由于其生境选择独特,到目前为止,其种群数量、生活史、迁徙规律、受胁因素等资料仍极度匮乏。岷山中部的中高海拔山地是目前全球已知的少数几个林沙锥的稳定繁殖地之一。本项目拟联合科研机构、当地社区、公益组织、保护区、国家公园共同对该物种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在地的保护工作,并制定具体的保护行动计划。这些将不仅可以填补该物种在保护上的关键信息空白,为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将有助于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林线以上的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适用范围/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里,通过7轮样线调查、26台自动录音机91天的鸣声计数,掌握了项目地内林沙锥分布的三个主要区域,初步估计数量为15对左右;通过在繁殖地布设34个利用样方、25个对照样方、19个觅食样方,收集了栖息地的20种环境变量及土壤动物信息,初步掌握了繁殖期内林沙锥的生境偏好、巢址选择、天敌、窝卵数和行为节律等信息;通过为7只林沙锥开展环志和卫星跟踪,首次获得了该神秘物种的秋季迁徙规律,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该物种在部分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的栖息地特征等信息。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物种长期以来在生态学、生物学上的关键信息空白,而且项目团队已完成相关科研论文初稿及相关学术报告,这为进一步对该物种开展深入的研究及保护奠定了扎实且重要的基础。

此外,本项目还与国内外的高校、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当地社区、国内和地方的非政府组织与基金会建立了广泛且有创新性的合作关系,并与合作网络成员一起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媒体宣传和科普知识传播,显著提升了当地社区及公众对该物种的认知,还撬动了当地林业部门投入资金开展对林沙锥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媒体报道
项目活动
2022
Jan13
岷山主峰雪宝顶附近的高山草甸上,每当夜幕降临,空中便会传来阵阵独特而奇怪的声音,是什么动物在漆黑的夜晚发出这种诡异的声音?它的学名叫做林沙锥,也是当地老乡口中的“撑天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