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
针对《连云港市连云新城蓝色海湾基础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未能充分剖析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完工后对临洪河口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未能评估工程对滩涂的围占和工程建设本身会如何影响迁徙水鸟的停歇地和取食地这一实际情况,2021年8月,本项目在大量鸻鹬类水鸟南迁的季节,在临洪、青口和兴庄三处河口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共设置了23个样方,通过随机分层取样,首次摸清了工程所涉及的临洪河口周边沿海滩涂、相邻的青口和兴庄两个河口的大型底栖无脊椎生物的秋季分布概况。项目共调查记录到多毛纲(833条)、双壳纲(1,077个)、腹足纲(1,206个)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426个,分属5大门类30多个种。调查结果表明:三处河口的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组成、密度、多度均有不同,其中底栖生物密度以临洪河口最高,青口河口居中,兴庄河口排后;在物种组成上,临洪河口和青口河口都以光滑狭口螺、日本刺沙蚕和光滑河篮蛤为优势物种,明显体现出泥质基质滩涂的特点,其中临洪河口以光滑狭口螺居多,光滑河篮蛤和日本刺沙蚕比肩并列,紧随其后,而青口河口上述三类生物的密度基本持平;兴庄河口的底栖动物中,光滑河篮蛤占绝对优势,体现出其沙质基质的特性。这一底栖生物的分布状况表明,三个河口的近岸余流和滩涂底质有着内在特征上的差异,围海工程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范围外的河口近岸余流搬运细颗粒泥沙的能力,从而改变整个河口滩涂的底质构成,进而改变滩涂底栖生物优势种的物种组成,并沿食物链双向影响包括半蹼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小青脚鹬、大滨鹬等濒危水鸟在内的其他生物。项目调查的数据,不仅可丰富对现有工程建设环评结论的质证信息,而且还获得了临洪河口潮间带受工程影响前的底栖生物本底数据,这也为以后进一步与迁徙水鸟的监测数据对照,找寻这三个河口为何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最为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之一,尤其是半蹼鹬南北迁最集中的停歇地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