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通过渔港码头调研和市场走访发现:调查区域的捕捞渔船主要有底拖网船、笼壶船(也称蟹笼船)和灯光围网船三大类。除灯光围网船对底栖性的海马几乎无实质性不良影响外,其它两种渔船在海上作业时,都会兼捕到海马。项目分析的7艘底拖网渔船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记录的2,400多网次的渔捞日志中,共600多网次的渔获物中含有海马,基本每四网就有一网捕有海马,最大单网兼捕海马数为50多尾,兼捕上岸的海马共计4,200多尾。海马兼捕的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底。笼壶船的兼捕数量也很可观,项目跟踪的三艘蟹笼船单在2022年的捕捞季就兼捕了海马50多斤(共3,300多尾)。照此推算,东山县百艘蟹笼船年均海马兼捕总量可达0.89吨。由于底拖网船单船单次的海马兼捕量平均可达14斤,远高于蟹笼船的2斤多,加之底拖网船在登记渔船中占绝大多数,故而可能是海马兼捕的主力。兼捕的海马,就种类而言,以三斑海马较为常见,近岸浅海还可兼捕到棘海马,远海则会兼捕到克氏海马。项目团队还据此推测出了三斑海马被兼捕的主要海域的经纬度,并掌握了其关键栖息地的水深和基质等基本特征。在本期实施中项目还发现海马捕捞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除捕捞期底拖网船和蟹笼船的兼捕外,休渔期间 “出小海”专捕现象也同样威胁海马种群;海马栖息生境除面临底拖网的破坏外,采砂船是更大的威胁。
项目掌握的2021年的海马交易,既有岸上零星分散的顺手交易,单次交易量0.5–2斤不等,亦有转运船参与的海上对接交易,以及收购商预定收购的模式。2022年,鲜海马的收购价在1,200元/斤的价格区间内浮动,干海马则在4,000-6,000元/斤的范围内摆动,但均较2021年的价格有所上扬。项目区东山和南澳两地的海货商铺,线下调查未见到明面上的海马交易活动,但网络平台海马售卖商品链接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出了海马贸易线下执法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暗示交易可能转向更隐蔽的形式,海马的实际交易量可能更难估测。项目还通过国内外海马保护和贸易案例的收集,发现针对海马属物种的保护行动仍存在空缺,立法和公众引导是主流措施。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项目组为海马的日后保护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加强对项目海域海马种群数量及其关键栖息地的持续监测;二是设立项目海域野生海马及其生境保护的具体保护目标和专项保护行动;三是通过公众自然教育,积极引导渔业社区加强对海马及其生境的保护。项目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论文和报告等形式与厦门大学、福建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了分享,保护建议则通过提交《闽南、台浅渔场渔业资源管理和海马栖息地识别与保护政策建议》递交给了当地的渔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