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广东
Fu Jian,Guang Dong
闽南-台湾浅滩-粤东渔场海马及其栖息地调查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2107070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969.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69932.21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1-10 至 2023-03(第2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3-10-31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否(失去资格)
项目执行机构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负责人:刘乐彬)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福建、广东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项目申请方在执行福建省东山县拥剑梭子蟹渔业可持续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东山县的底拖网渔船渔获物中不乏海马属的物种,包括三斑海马、库达海马、克氏海马鱼等多个物种,以三斑海马捕获量为最大。在2021年2月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中国野生的海马属物种全部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的野生海马种群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栖息地破坏、渔业兼捕甚至非法捕捞等威胁。由于东山县底拖网渔船作业海域主要集中在闽南-台湾浅滩-粤东渔场,由此推测闽南-台湾浅滩-粤东渔场应为海马的重要栖息地,而频繁的拖网作业很可能会对海马的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加剧海马种群的衰退。因此,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综合性调查,评估闽南-台湾浅滩-粤东渔场海马的捕捞现状,并通过利益相关方访谈了解渔民意识、执法状况、贸易流通等多方面基础信息,以此撬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推进海马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并期望在有效促成海马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海洋多样性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成果:

本项目组建了在地的志愿者团队对闽南-台湾浅滩-粤东渔场拖网渔船的海马捕捞、贸易和管理情况开展了前期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当地野生海马的捕捞区域和年上岸量、福建东山和广东南澳的海马贸易现状、海马捕捞及贸易的执法管理现状等基础和关键信息,为接下来拟开展的关键栖息地的识别奠定了良好基础。团队也明确了未来的保护策略,即推动政府决策部门将海马关键栖息划定为“底拖网禁止作业区“,甚至进一步建立海马保护区。

第二个执行年项目拟继续开展海马捕捞、贸易和管理情况的调查,以进一步明确海马的关键栖息地,同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来评估该海域整体的生物多样性价值。项目还将通过与在地志愿者和环保机构合作,培养在地核心志愿者团队,赋能本地公益力量,扩大在地海马保护力量;与中央和地方渔业管理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互动关系,通过直接沟通、递交报告等方式,引起有关部门的持续关注,获得相关反馈,摸清管理空缺与有关部门的意愿和需求。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通过渔港码头调研和市场走访发现:调查区域的捕捞渔船主要有底拖网船、笼壶船(也称蟹笼船)和灯光围网船三大类。除灯光围网船对底栖性的海马几乎无实质性不良影响外,其它两种渔船在海上作业时,都会兼捕到海马。项目分析的7艘底拖网渔船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记录的2,400多网次的渔捞日志中,共600多网次的渔获物中含有海马,基本每四网就有一网捕有海马,最大单网兼捕海马数为50多尾,兼捕上岸的海马共计4,200多尾。海马兼捕的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底。笼壶船的兼捕数量也很可观,项目跟踪的三艘蟹笼船单在2022年的捕捞季就兼捕了海马50多斤(共3,300多尾)。照此推算,东山县百艘蟹笼船年均海马兼捕总量可达0.89吨。由于底拖网船单船单次的海马兼捕量平均可达14斤,远高于蟹笼船的2斤多,加之底拖网船在登记渔船中占绝大多数,故而可能是海马兼捕的主力。兼捕的海马,就种类而言,以三斑海马较为常见,近岸浅海还可兼捕到棘海马,远海则会兼捕到克氏海马。项目团队还据此推测出了三斑海马被兼捕的主要海域的经纬度,并掌握了其关键栖息地的水深和基质等基本特征。在本期实施中项目还发现海马捕捞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除捕捞期底拖网船和蟹笼船的兼捕外,休渔期间 “出小海”专捕现象也同样威胁海马种群;海马栖息生境除面临底拖网的破坏外,采砂船是更大的威胁。

项目掌握的2021年的海马交易,既有岸上零星分散的顺手交易,单次交易量0.5–2斤不等,亦有转运船参与的海上对接交易,以及收购商预定收购的模式。2022年,鲜海马的收购价在1,200元/斤的价格区间内浮动,干海马则在4,000-6,000元/斤的范围内摆动,但均较2021年的价格有所上扬。项目区东山和南澳两地的海货商铺,线下调查未见到明面上的海马交易活动,但网络平台海马售卖商品链接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出了海马贸易线下执法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暗示交易可能转向更隐蔽的形式,海马的实际交易量可能更难估测。项目还通过国内外海马保护和贸易案例的收集,发现针对海马属物种的保护行动仍存在空缺,立法和公众引导是主流措施。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项目组为海马的日后保护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加强对项目海域海马种群数量及其关键栖息地的持续监测;二是设立项目海域野生海马及其生境保护的具体保护目标和专项保护行动;三是通过公众自然教育,积极引导渔业社区加强对海马及其生境的保护。项目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论文和报告等形式与厦门大学、福建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了分享,保护建议则通过提交《闽南、台浅渔场渔业资源管理和海马栖息地识别与保护政策建议》递交给了当地的渔业主管部门。
项目活动
2022
Nov04
对于台湾海峡这片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平均深度不超过60米的海洋,你了解多少?对这里的渔业和传统文化你又了解多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