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Lian Yungang
连云港水鸟食物资源和活动区域监测研究
项目编号
202201053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79998.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71243.16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04 至 2023-03
结项通过时间
2023-05-18
项目执行人
蔡志扬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江苏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黄渤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江苏连云港市的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候鸟的一个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往年的调查共记录到鸻鹬类43种,其中22种超过了其迁飞区种群总数量的 1%,当中包括近三年春季调查统计到个体数达到其全球种群数量95%以上的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然而这座城市的滨海湿地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蓝色海湾工程项目修建的大堤不单破坏了原有潮间带湿地并可能会使整个区域的湿地质量下降、受污染和丧失原有功能,本项目针对由于缺乏本底数据导致未能有效监测和评估工程的生态影响的问题,科学收集底栖动物和鸟类活动的数据,填补相关空缺。本项目的三个目标包括,1)明确工程完成后周边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生物量的变化;2)掌握工程完成后半蹼鹬的活动范围变化;3)监测和评估工程对当地底栖动物以及迁徙水鸟的影响。这一系列工作不单为目前保护连云港滨海湿地行动提供鸟类数量以外更多的数据支持,还会为未来评估工程的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潜在的补偿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让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更有效的保护湿地和候鸟。
资助理由
江苏连云港市的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鸻鹬类水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也是国际鸟盟认定的国际重要鸟区。2008-2018年的调查显示,在这里记录到的43种鸻鹬类中,22种的种群数量均超过了其迁飞区种群总数量的1%,其中许多都是全球或国内受威胁或受保护的物种,例如半蹼鹬、大滨鹬、小青脚鹬、大杓鹬等。连云港的兴庄河口、临洪河口和青口河口是鸻鹬类主要的觅食地,而河口附近的水产养殖塘则是其重要的高潮停歇地。2003至2018年间连云港已丧失了27%的潮间带湿地,如今仍在建设中的“蓝色海湾”项目则使得鸻鹬类水鸟所依赖的滨海湿地可能遭受进一步的丧失、污染等威胁。本项目团队在2021年实施的紧急项目,已在秋季迁徙季调查了临洪河口和青口河口的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为评估“蓝色海湾”项目的生态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本底信息。然而,科学评估工程建设项目对鸻鹬类水鸟的影响并制定可行的缓解或补偿方案,还需要开展长期的科学监测,尤其是鸻鹬类更集中的春季迁徙季的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及水鸟重点活动区域的变化情况。本项目拟在接下来的三个执行年内,通过春季迁徙季底栖生物监测及为水鸟佩戴追踪器,就工程建设项目对当地底栖动物以及水鸟活动区域的阶段性影响进行科学评估,拿出研究成果和阶段性评估报告。本项目还将与质兰已资助的《连云港兴庄、青口和临洪河口水鸟调查、监测和栖息地评估》项目形成合力,为回答为何半蹼鹬的觅食区域集中在青口河口和临洪河口以及为何半蹼鹬在迁徙时会选择集中在连云港停歇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终审委员会因此认为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江苏连云港的临洪河口、青口河口和兴庄河口以南的潮间带,本项目掌握了2022年鸻鹬类水鸟春季迁徙季节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种类、群落特征和生物量,连同上一年紧急项目实施期间获得的秋季鸻鹬类水鸟迁徙季底栖生物的数据,填补了这三个河口底栖生物本底数据的空缺。这不仅有助于找寻半蹼鹬等鸻鹬类水鸟在迁徙途中大量在这三个河口聚集停歇的可能原因,也为科学评估蓝色海湾项目围堰工程的建设对鸻鹬类水鸟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一手数据。项目团队虽在本年度未能给半蹼鹬成功佩戴上追踪器,但与蒙古鸟类保护中心的科研和保护工作者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探索出了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和调查方案,这些都为团队今后长期在此开展底栖生物的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