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
Nan Sihu
山东省南四湖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的水鸟群落监测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2204039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99999.41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9930.67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32125.85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07 至 2023-09
结项通过时间
2023-11-22
项目执行人
朱丹(曲阜师范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湖泊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山东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项目摘要
青头潜鸭是极度濒危(CR)鸟类,2021年提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枢纽和国际重要湿地,南四湖已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濒危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强烈依赖健康淡水湿地生存的青头潜鸭可作为南四湖的指示物种。项目第1执行年,已初步掌握青头潜鸭在南四湖的分布现状和主要受胁因素,初步建立了监测保护网络,并联合保护区开展了有效的联合监测和保护行动,争取到了上级专项湿地修复项目,青头潜鸭已经成为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和宣传对象。第2个执行年,计划继续调查青头潜鸭重要的繁殖和越冬分布,筛选更多重要的抛荒鱼塘,分析受威胁因素,构建南四湖水鸟基准数据库,为保护管理提供全面参考。协助和推动保护区开展湿地恢复项目,并依托保护区,联合当地渔政、环保和摄影协会等志愿者群体,巩固和发展监测保护网络,开展联合保护和宣传工作,提升保护区和南四湖青头潜鸭的影响力。第3个执行年,全面掌握青头潜鸭的分布和面临威胁,协助保护区开展和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培训并推广经验到管护站和巡护员,建立南四湖青头潜鸭保护网络。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成果:

项目团队联合保护区、当地的观鸟协会、摄影协会和志愿者团体,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共开展了21次青头潜鸭繁殖期的调查、8次越冬期的调查和11次水鸟迁徙季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南四湖是青头潜鸭重要的越冬栖息地,越冬种群在500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少量分布于微山湖和太白湖;青头潜鸭在南阳湖有繁殖种群,项目团队首次观察记录到由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组建的一个繁殖家庭群;青头潜鸭在生境选择上偏好抛荒鱼塘,保护区内有大量的抛荒鱼塘正处在自然恢复中,有可能成为青头潜鸭重要的繁殖地;在南四湖越冬的水鸟群落中,白骨顶等秧鸡类占绝对优势,数量超5万只,红嘴鸥和鸊鷉类常见,天鹅和雁类偶见,河鸭类以绿头鸭等常见种为主,总量近2万只,主要分布在太白湖、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潜鸭类主要分布在独山湖和昭阳湖,总量近4000只,普通鸬鹚分布于上级湖,近2000只。项目团队还初步掌握了青头潜鸭的繁殖栖息地特征及越冬水鸟面临的主要威胁,编制了用于志愿者培训的《青头潜鸭越冬期识别手册》和《青头潜鸭辨识指南》,协助保护区开展了清理渔网、设置隔离网和公众宣传等保护行动,并协助保护区申请到了开展青头潜鸭栖息地恢复的专项保护资金,在当地提升了公众对南四湖作为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的认知及认可度。

项目拟在第二个执行年中,优化调查方法和数据质量,联合各方继续开展南四湖抛荒鱼塘越冬水鸟和南阳湖青头潜鸭繁殖种群的分布、数量和威胁的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情况;与保护区管理部门深入合作,为保护区开展青头潜鸭栖息地恢复示范项目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深与保护区、NGO和志愿者团体的合作,通过开展联合巡护、科普宣传、展览、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完善当地的保护网络,提升青头潜鸭作为南四湖旗舰物种的社会影响力。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共开展了13次繁殖期和1次越冬期的水鸟同步调查。在2022年夏共记录到水鸟5目6科18种,2023年夏5目6科20种,2023年冬6目7科26种。其中,青头潜鸭2023年的越冬种群为210多只,主要分布于独山湖;2022及2023年夏的繁殖种群约为150-200只,主要分布于南阳湖,数量显著多于2021年的近50只。项目还首次在野外发现青头潜鸭6个成功繁育及2个繁殖失败的巢。以上结果确认了南四湖不仅是青头潜鸭重要的越冬地,而且有稳定的繁殖种群,也是青头潜鸭重要的繁殖地。这是本期项目的最大亮点之一。

此外,项目对青头潜鸭繁殖行为和巢址的研究也发现:在繁殖期内,渔民在渔业活动中布设的地笼、刺网等渔具可能会导致个体的死亡;渔民在藕塘种植中清理田埂的杂草、散养的狗以及渔业活动等可能造成巢的破坏或弃巢;天敌黄鼬的捕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以上发现及已掌握的栖息地特征,项目团队协助保护区加强了管理,优化了大周湿地青头潜鸭栖息地恢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该重要栖息地在一期修复结束后,人为干扰强度明显减少,水鸟种类恢复到18种,灰翅浮鸥和青头潜鸭的繁殖巢数量也显著增加。

项目联合本地摄影家协会、观鸟会、读书协会等5个团体共同组建的保护志愿者网络,发展的志愿者数量在本项目期达到了170余人。项目通过技术培训、野外调查和对优秀志愿者的奖励,显著提升了志愿者在青头潜鸭辨识和红外相机使用、鸟类分类系统和现场记录规范方面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了水鸟调查与监测、科普宣传和政策倡导等工作,帮助保护区培养出至少2位能独立开展水鸟监测工作的人员,并协助森林公安开展了相关执法工作。项目团队还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在繁殖期发现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之间的杂交行为,开展进一步的基因渗透对演化影响的研究。以上这些工作显著提升了青头潜鸭、保护区和项目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持续开展青头潜鸭的保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