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壁关
Tong Biguan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犀鸟保护项目
项目编号
202207006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8485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5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8339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42558.6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10 至 2023-12
结项通过时间
2023-12-26
项目执行人
张利祥(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云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项目摘要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稳定观察记录3种犀鸟的区域。但犀鸟种群数量、分布、致危因素、保护管理建议等调查研究不足;德宏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对濒危物种和森林的认识及保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第一期项目调查了德宏区域犀鸟物种分布、种群数量及巢穴分布情况。以此数据为基础,本期项目重点围绕3种犀鸟集中分布的盈江洪崩河,通过组建社区犀鸟巡护队,制定繁殖期犀鸟监测记录表及工作要求,对其中2种犀鸟的繁殖期繁情况开展监测,初步讨论此2种犀鸟繁殖规律、营巢条件等,指导人工巢穴安装达到促进犀鸟繁殖的目标。同时对犀鸟分布样线和栖息地加强巡护,完善犀鸟栖息地植被监测,减少人为干扰和不良观鸟行为,建立犀鸟栖息地植被特征的认识。另外,以黑名单方式推进社区有序进入保护区观犀鸟,引导和督促社区完善管理制度,并给与周边社区产业扶持,开展宣传教育,落实保护措施,建立社区共管工作机制。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德宏州是国内唯一记录有5种犀鸟分布的区域,但犀鸟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础数据的缺乏影响了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铜壁关保护区通过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与历史数据,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组建并培训了调查队伍,克服了疫情期间的各种困难,在2021年3月前对全州有热带季雨林分布的芒市、瑞丽、陇川及盈江四个县市的21个乡镇41个村庄开展了社区访问调查,共调查到过去三年内5种犀鸟的目击位点共83个。之后基于访谈结果,确定了盈江、瑞丽和芒市三个重点区域的36条样线,实地调查记录了犀鸟的种类、分布、数量、生境植被、巢穴、营巢树种、行为等数据,从而系统掌握了整个德宏州五种犀鸟的分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巢穴数量、栖息地特征等信息,有效填补了犀鸟种群和保护现状上的关键信息空白。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项目还在保护区内外共建立了8条犀鸟野外巡护和监测样线,协调护林员定期开展巡护工作,并制作了繁殖期犀鸟活动时间记录表,在每年3-8月的繁殖季重点对个体繁殖交配、入巢、食物投喂时间及出巢时间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此外,保护区还在云南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国大会期间,对有犀鸟分布的太平乡石梯村、苏典乡、支那乡等区域开展了2次大型的犀鸟保护宣传活动并发放了宣传材料。以上成果都使得保护区在犀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上,研究和管护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在第一执行年中认识到的犀鸟种群面临的栖息地狭窄、营巢树不足、巢穴不够等问题,在第二个执行年中,保护区拟在犀鸟分布的核心区域——盈江洪崩河片区选取双角犀鸟和花冠皱盔犀鸟的巢穴,在繁殖期进行跟踪观察,进一步研究其繁殖规律、周期、巢穴选择等,并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改进和设置人工巢箱;在已有的5条巡护和监测样线上,除继续开展巡护和监测外,还将增加栖息地植被的样方调查。此外,为了有效管理来自社区的人为干扰,保护区还拟与盈江的石梯村民小组合作,建立社区犀鸟巡护队,共同开展巡护与监测,引导其完善观鸟管理制度和观鸟行为评价体系,建立社区共管机制。
适用范围/项目成果
保护区重点围绕盈江洪崩河范围内的冠斑犀鸟、双角犀鸟和花冠皱盔犀鸟,开展了繁殖期种群和巢穴监测、繁殖行为观测、栖息地植被调查以及人工巢箱试验,并通过一系列社区共管和科普宣传工作更严格地管理了观鸟行为。本期的工作亮点是,首次与雪梨村建立了社区共管机制,签订了共管协议,支持社区成立了观鸟合作社,与社区一起招募并培训了4名社区巡护队员,在进入保护区的关键入口设置了2个卡点,然后由社区通过多种方式协助保护区对观鸟人群及其行为进行了更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了90%进入保护区观鸟的人员都能按要求进行实名登记,且实现了犀鸟栖息地的零破坏。此外,保护区在本执行年度所掌握的三种犀鸟的繁殖成功率、繁殖对数量、繁殖期行为与节律、巢穴的数量、分布与树种选择、鼯鼠与犀鸟及犀鸟之间对巢穴的竞争行为等扎实的基础生物学信息,为保护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管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