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
Dian dongnan
滇东南懒猴种群调查与保护
项目编号
2022070181B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0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0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9715.12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36554.66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10 至 2023-11
结项通过时间
2024-01-08
项目执行人
倪庆永(四川农业大学)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云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西双版纳区
项目摘要
懒猴(slow loris)是懒猴科(Lorisidae)蜂猴属(Nycticebus)灵长类的总称,在国内仅存两种,即蜂猴(N. bengalensis)和倭蜂猴(N. pygmaeus),均被IUCN评估为濒危(EN),并列入CITES附录I。云南东南部是历史资料及访查记录中确认的懒猴重点分布区域,但数十年中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受长期的捕猎及人类活动影响,本区域内懒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栖息地范围急剧缩减,原生种群可能已处于局部灭绝的边缘。同时,长期的非法贸易导致境外个体不断流入,阻碍了对本地种群的评估及针对性保护。本项目将通过系统的实地调查,确定本区域内懒猴科灵长类的种群规模及威胁因素,并通过社区访谈及宣传教育、保护区能力建设等方式,探索可行的社区共管保护模式。另外,历史研究及记载显示滇东南所处的红河中下游可能是长臂猿科、懒猴科等类群内近缘物种分布的分界区域,本项目将进一步明确其在灵长类扩散及分布中的特殊地位,并以懒猴为典型范例,提升本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资助理由
蜂猴和倭蜂猴为小型树栖的夜行性懒猴科灵长类动物,其全球受威胁程度都是濒危(EN)级别,也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还被“十四五”规划列为拟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由于历史上这两个物种都受到捕猎、非法贸易和森林破坏等的严重影响,现有两种蜂猴的栖息地范围已急剧缩小,尤其是倭蜂猴,现在甚至还无法确定其野外种群的具体分布及数量。长期的非法贸易导致境外个体流入国内,逃逸或放到野外的懒猴个体也阻碍了对本地种群的调查与评估。加之作为夜行性动物的懒猴行为隐秘、调查和监测难度很大,其种群分布、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其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历史文献及过去几年项目团队的访谈记录表明,滇东南红河下游地区可能是蜂猴与倭蜂猴的同域分布范围,也是目前唯一可确认的倭蜂猴原生种群分布区域,项目地作为懒猴的典型栖息地,在滇东南乃至全国范围内,均极具代表性。

基于过去几年已开展的相关工作,本项目拟在项目地联合当地林业部门与保护区,培训当地护林员,共同开展社区访谈和野外样线调查,以掌握该地区两种蜂猴尤其是倭蜂猴的分布、种群数量和受威胁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各方制定可行的物种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提升保护区的调查和管护能力。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有助于填补这两个物种的保护信息空白,提升对懒猴的整体保护力度,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团队通过在云南红河和文山两州七个乡镇24个行政村53个小组开展访谈,掌握了村民最近两年目击到的蜂猴及倭蜂猴数据,然后结合已有资料,确定了重点调查区域,并最终通过样线调查,获得了多个倭蜂猴的确切影像或目击记录,掌握了两种懒猴的种群密度及重点分布区。这不仅填补了科学上的相关信息空白,也证明了本项目探索出的蜂猴野外种群调查方法的可行性,成为本期项目实施的最大亮点。调查结果还发现,懒猴主要分布在原始林边缘、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栖息地被公路、农田和村庄分隔成大量破碎化斑块,这使得懒猴在冒险穿越公路或村庄以获得食物或配偶时容易被高压线电击或车辆撞击死亡。懒猴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的高度重叠也使得偷猎、非法饲养和贸易时有发生。

为提升当地管理部门的懒猴监测及管护能力,项目团队对26名基层保护区和林草工作人员,开展了懒猴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及调查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包括了物种鉴定、生物和生态学特性、保护现状、法律法规、调查监测等相关内容,并通过实地参与调查,使12名护林员掌握了懒猴的野外调查方法。这为之后该地区开展长期的懒猴种群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懒猴守护者”,通过发布科普文章对公众开展宣传工作。
项目活动
2023
Jun28
倭蜂猴已被单列为倭蜂猴属(Xanthonycticebus),并分为两个物种:北倭蜂猴(X. intermedius)及南倭蜂猴(X. pygmaeus),前者主要分布于越南(海云关以北)、老挝和中国,后者主要分布于越南南部(海云关以南)及柬埔寨。
2023
Dec20
国内懒猴的种群数量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