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Si Chuan
人类干扰下金顶齿突蟾种群调查、栖息地评估及保护
项目编号
2021070451A
项目类型
一般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8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35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7996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16667.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1-10 至 2022-11
结项通过时间
2023-01-16
项目执行人
胡军华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森林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四川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
项目摘要
在当前人类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不断加剧,如何维持濒危物种在人类干扰影响下的可持续生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两栖动物扩散能力弱,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本项目以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金顶齿突蟾为指示物种,整合野外生态调查、社区访问调查、3S技术、栖息地质量评估等研究手段,从种群、分布和栖息地变化等角度探讨人类干扰的影响。本项目立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物种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全球变化下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资助理由
金顶齿突蟾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仅分布于四川的高海拔山地溪流中。该物种由于现有分布区狭窄、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种群数量稀少等原因,被IUCN列为濒危(EN)物种。由于金顶齿突蟾的生境较为特殊,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十分敏感,因此,其受威胁状况亟待更新与评估。2020-2021年在质兰的资助下,团队已在瓦屋山保护区和峨眉山景区找到了该物种,并对其分布、数量、种群变化趋势、栖息地微生境和人为干扰因子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项目还培训了当地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并开展了科普活动来提升保护区的能力与公众的保护意识。本次重新申请的项目,除在瓦屋山和峨眉山对现有种群、栖息地和威胁因子开展持续监测外,还拟重点在汶川地区找寻该物种,调查和分析其栖息地的现状和威胁,以全面掌握该物种在历史分布区内的种群、威胁与保护现状。项目还将与保护区合作,通过培训、科普、监测、威胁减缓等活动,提升相关保护地管理部门对该物种的保护管理能力。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适用范围/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认为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2022年项目团队在峨眉山、瓦屋山、卧龙共完成了53条样线(样点)的调查,结果在峨眉山发现了新的分布点并在大相岭发现了新的种群。团队在对峨眉山和瓦屋山的现有栖息地开展全面的微生境调查中发现,部分区域内清洗水池、步道建设等旅游活动侵占或破坏了栖息地。项目通过培训基层管理人员野外调查方法并让他们参与野外实地调查、与景区、林场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召开交流和总结会、提出栖息地保护策略及优化建议等方式,推动瓦屋山景区加强了对生活污水和建筑污水的净化处理,并推动洪雅林场野保科工作人员关注三条主沟及其周边区域的栖息地环境,且在日常巡护中将金顶齿突蟾的保护列为重要内容。项目团队还通过发表论文、开展科普活动以及在新媒体平台发表科普文章等方式,分享了项目成果并扩大了项目在科研领域及公众中的影响力。
项目活动
2022
Aug11
金顶齿突蟾是中国特有无尾两栖类,栖息于海拔2500-3050米的山区溪流及周边潮湿环境中,分布区狭窄,种群数量少,被列为我国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瓦屋山是世界三大桌山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是金顶齿突蟾已知的、仅有的三个分布点之一。